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隐情(第3/3页)

张斐道:“故此你怀疑是吴母主动请求张氏带她去河边自杀?”

苏辙点点头。

张斐道:“可就算如此,张氏也是凶手,是她带着吴母去到河边的,关键还有目击证人,亲眼看到张氏推吴母入河,不管吴母是不是自愿的,张氏都是在杀人。”

苏辙道:“我怀疑那证人是在说谎。”

张斐眉头一皱,问道:“可有证据?”

苏辙道:“那目击证人是见到张氏推吴母下去的,但吴母坐起来都非常困难,这如何去推?而且当时张氏是用一辆木车拉着吴母去到河边的,如果真的是推下去,只能是连车带人一块推下去,可是木车并没有被推到河里去,就连吴母盖着被子,都还整整齐齐的放在木车里面。”

“这倒也是。”

张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得一会儿,他又好奇地问道:“可那目击证人为何要说谎?”

苏辙摇头道:“我也有去查过,他们并不相识,更无恩怨,暂时还不清楚那人为何要说谎。”

张斐沉吟少许,道:“你当时没有去找蔡知府说吗?”

苏辙叹了口气:“首先,我暂时还没有确凿证据,如果我就这么以检察院的身份,跑去官府提出质疑,只怕会引来当地许多官员的不快。

其次,假设即便不是张氏推吴母下去的,但到底是张氏带着吴母去的,很有可能她是明知吴母要自杀,也选择帮助吴母,亦属于帮凶,根据我朝律例,可也与谋杀同罪。

如果到最后,还是认定谋杀,那别人又会怎么看我们公检法。”

得亏是他,要是苏轼,百分之一万去了,如果最终判决没有改变,公检法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关键当地官员会认为你们刚来,就要推翻我们知府的判决,你摆明就是要对付我们,也不利于公检法在这里站住脚。

张斐思忖半响,道:“如果你要重新提起诉讼,你打算定什么罪名?”

苏辙道:“误杀或者过失杀。”

张斐问道:“好像也没有多大意义?”

苏辙愣了下,道:“如果是谋杀的,是可判十恶之罪的,如果是误杀或者过失杀,且能够证明张氏无意杀吴母,是吴母主动哀求她,帮助自己自杀,可能都不用判死刑。”

“是吗?”

“宋刑统上面写得非常清楚。”

“呃……!”

张斐稍显尴尬地点点头,心想,也不知道夫人带了基本宋刑统来。

苏辙也清楚张斐的状况,习惯于照本宣读,也不在意,又道:“如果不是吴母,我还真有信心推翻此案的判决,但问题那死者是她的母亲,这还得考虑到舆情和孝道,想要推翻此案的判决,并非是那么容易。”

张斐瞧他一眼,笑道:“如果你们检察院能够找到不是张氏推吴母下去的确凿证据,我可以开庭重审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