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戏曲诞生时(第2/4页)

一旁的吕公著笑吟吟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就他所作。”

韩绛惊讶道:“是吗?”

司马光他们皆是笑而不语。

以他们对张斐的了解,心里都认为,这一首词应该不是张斐所作,虽说这文章归文章,词归词,但根据张斐的文章来看,就不可能写出这种绝句来。

天才也不是这个天法啊!

张斐一瞧他们目光是夹带着一丝戏谑,这要强的性格又上来了,反正偶像都还未有出生,拱手道:“不在!正是在下所作。在我看来,这词就是诗中之画,可以意会,亦可言表。”

“诗中画?”

“正是。”

张斐点点头道:“读诗更多是与作者心意相通,而读词的话,脑中会情不自禁的出现画面,若视诗词为一体,那么这词便是那诗中之画。

尤其是晏公的词,更是令人身临其境,故此我才想到用演绎的方式展现晏公的词,我甚至敢断定,我的戏曲一出,我宋词也必然更上一层楼,比起唐诗,要更广为流传。”

说到后面,是豪气万丈。

但是要知道他面前可是一帮文坛大家,我们的词,要上一层楼,还得靠你小子?

是这意思吗?

狂的没边了呀。

“你小子未免有些狂妄啊!”只见一人走了过来。

此人名叫王珪,曾也受到晏殊的提携,目前是翰林院学士。

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李清照的外公。

可张斐不知道,否则的话,必然会给予三分尊敬,笑道:“咱们拭目以待。”

正说着,忽闻楼上咚的一声响。

众人抬头看去,但见二楼一女子轻抚琴弦,舒缓的琴音弥漫开来。

“这是要开始了么?”

方才还站在一起的宾客是纷纷入座。

其实这么安排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事宜这戏曲就要开始了,你们赶紧入座。

很快就楼内就渐渐安静了下来。

又听那琴音渐变,歌妓张口唱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几道的袅袅曲音,晏殊的忧伤之词,再配上那歌妓宛转悠扬的歌声,仿佛扭转了时空,将一楼士大夫的思绪拉到曾今的过往。

可正当大家沉浸在这美妙动听的歌声中时,忽听得一声揪心地叫喊:“郎君!”

众人猛地惊醒过来,低目看向一楼的舞台上,只见一个小小少妇,一脚迈过一道假门,一手轻扶门边,深情地望向前面那个背着包袱的“青年”才俊,清澈的双目含着一泓秋水,盈盈泪光,泛着无尽的不舍。

这一幕令在场的士大夫和公子哥们,心都给揪起了。

宋词写得就是闺房之爱,离别之苦,所以这一幕对于他们而言,真是宛如将词照入现实。

又宛如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终于明白张斐口中的“演绎”到底是怎么回事。

望着台上离别的夫妇,又见那少妇独守闺房,盼信归来,不禁皆是黯然神伤。

这一幕令张斐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宛如一群老人家,看生死恋看得老泪纵横。

看流星花园长大的张斐,是完全无法引起共鸣,他先是去到里屋,想找曹栋栋他们喝上几杯,结果这厮比樊正还要忙碌,都恨不得趴在门缝,偷看演员换装,根本没空搭理他。

自讨没趣的张斐出得门来,忽然发现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在昏暗后门前,立刻走了过去,笑吟吟道:“四哥也对这戏曲也感兴趣?”

此人正是马天豪。

“本想来凑个热闹,结果发现这朝中宰相都来了,只能站在这里瞅两眼,待会就回去了。”

没有办法,此时坐在里面的都是贵人,他这个脸上刺青的富商,就只能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