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货币战(中)(第2/3页)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你能保证官家就不会滥发吗?”

其实二人都没有错,正如他们的执政理念一样,一个是节流,一个开源。

王安石是理财,他看到的是货币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而司马光是研究人性的,他知道但凡用交子,肯定会滥发的,这是很可怕的。

二人正争执着,吕惠卿突然快步走了上来,“恩师……”见司马光也在,赶紧拱手一礼,“下官见过司马学士。”

司马光稍稍点头。

吕惠卿又悄悄将一张报纸递给王安石,王安石接过一看,心想,就知道遇到这老头,一准没好事。偏头向司马光道:“君实,我有点急事要处理,先告辞了,改日咱们再论。”

言罢,他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司马光好奇道:“是出了什么事?”

忽听身后有人笑道:“你今儿来早了,没有看到刚刚出来的报纸。”

司马光回头一看,见吕公著,先是拱手一礼,旋即问道:“什么报纸?”

吕公著直接将手中报纸递给司马光。

司马光接过来一看,不禁呵呵道:“我也真是自以为是了。”

吕公著问道:“此话怎讲?”

司马光笑道:“我之前一直担心王介甫用交子替代钱币,害了天下百姓,其实……呵呵……百姓也不会糊涂,知道这交子之害。”

吕公著道:“不是百姓不糊涂,而是这报纸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事情啊!”

司马光点点头。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介绍交子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中间就指出当年交子铺滥发一事,还有在仁宗时期,为了筹集军粮,在没有任何准备金的同时,发了整整六十万贯。

这文章里面没有说交子的一句不好,只是在介绍交子的历史。

但是百姓可也不傻,听着大家议论,很快总结出一个道理,朝廷留有准备金,那是仁义,要不留你也没有办法,甚至于不知道有没有,而且这玩意想印多少都行。

就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可想而知。

关键这报纸传播太广,仅仅一个上午,这交子就已经被百姓扔到臭水沟里面去了。

汴京律师事务所。

“朝廷也真是异想天开,想拿张纸就换咱们钱的,真将咱们当傻子了。”

刚刚从外面回来的范理,是笑着直摇头。

张斐皱眉问道:“外面是什么情况?”

范理道:“有人说不收这交子,也有人说愿意以七成去收,但是这么一来的话,根本不可能有人要。益州百姓是没有办法,有钱币都运不进去,咱汴京可是有全国最大的铸币作坊,咱们可以等铸币,大不了大家先以货易货,铸币还能铸上几年不成。”

张斐叹道:“咱是等得起,但是免役税等不起,要不是应急,朝廷也不会这么干的。”

范理道:“那你可也将朝廷想得太善良了一点,咱们要是认了这交子,你看朝廷会不会多印。”

“……!”

这一句话倒是怼的张斐无话可说,心想,是呀!这文章一发,这京城百姓还能相信交子吗?其实交子是最有利于商人的,如果商人都不接受的话,基本上就不可能成功,看来还是得用我的办法,但是在时代发行纸币,会不会遗祸无穷,可若不发的话,这经济也确实难以得到发展。

正当这时,只见王安石气冲冲地走了进来,也不管他们两个,径自就走到包厢里面去了。

“不要让人进来。”

“知道了。”

张斐叮嘱范理一句,便跟了进去。

“都是你干的好事。”

王安石指着桌上那张报纸道。

张斐赶忙道:“这可跟我没有关系,都不是我正版书铺发的。”

王安石道:“这报纸不是你弄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