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3/4页)

张斐反问道:“许多官员利用兴修水利的中饱私囊。是,他兴修水利,确实照顾了百姓了,但是就可以忽略他中饱私囊吗?”

范纯仁哼道:“你这纯属是在混淆视听,不足为论。”

赵抃见他们这么争下去,也不是回事,于是开口道:“张三,范司谏,你们过来一下。”

二人来到赵抃身前。

赵抃低声向张斐警告道:“张三,汴京律师事务所一案,朝廷已经给出判决,如果你继续纠结,会让此案变得更加复杂。”

那个案件可是皇帝跟宰相商定的,你要推翻的话,整件案子肯定会变得非常复杂,权力又将介入司法。

张斐道:“我绝不是打算为自己翻案,只不过这两件案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待会我自会证明这一点。”

赵抃想了想,道:“如果证明不了两件案子的关系,且让本官发现你是在为自己翻案,本官就会直接判你输。”

张斐点点头:“是。”

赵抃又看向范纯仁。

范纯仁点了点头。

其实他事先就知道拦不住,但是他确定张斐肯定是要为自己翻案,故此他要给张斐施加压力,不能让他这么肆无忌惮的问下去。

赵抃道:“你们回去继续问吧。”

回到座位上,许芷倩低声问道:“怎么样?”

“都在意料之中。”

张斐微微一笑,瞧了眼了桌上的文案,又向王鸿问道:“方才王知县提到,有些百姓因为汴京律师事务所的珥笔,而拒绝交税,不知具体有多少百姓?”

王鸿想了想,道:“大概是七八户,但若不阻止的话,很快就会蔓延开来。”

“这我也认同。”张斐点点头,道:“那不知这七八户百姓,又涉及到多少田亩?”

王鸿道:“百来亩。”

张斐又点点头,道:“百来亩田地,七八户百姓,但是却引起王知县的高度重视,并且果断执法,可见王知县是深刻地明白,税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税收乃是国之大计。王知县是否认同我这么说。”

王鸿警惕地瞧了眼张斐,犹豫不决。

这话听着就有阴谋啊!

张斐好奇道:“这问题也需要思考吗?”

王鸿点点头道:“当然,本官一直都非常重视催缴税收。”

张斐又瞧了眼文案,抬头继续问道:“方才王知县说也觉得耿明可能存有冤情,想必王知县也是仔细看了好几遍耿明的状纸吧。”

王鸿点了点头。

张斐道:“那王知县应该还记得,在耿明的状纸上面,写明韦愚山这几年内至少有三千至一万亩土地偷税漏税。”

王鸿猛地一怔,默不作声。

门口却响起了一阵哗然之声。

唯独那曹栋栋心虚地左右瞟了瞟。

范纯仁赶紧拿起耿明状纸的抄本看了看,然后又郁闷地看着钱顗。

钱顗小声道:“这可不妙啊!”

张斐向赵抃道:“主审官应该看过耿明的状纸吧?”

赵抃点点头。

张斐道:“状纸上是否清楚的写明,韦愚山光在开封县落马坡附近就有一千二百亩良田未有交过税钱,并且还标明了具体位置。”

谨慎的赵抃又再仔细看了看,然后点点头,“的确有写明。”

张斐又问道:“根据主审官的经验来说,有具体位置,县衙想要查明此事,会不会很难?”

赵抃摇摇头道:“并不难!因为县衙一般都会存有税钞凭据。”

“多谢主审官告知。”张斐拱手一礼,又看向王鸿,问道:“不知当时王知县可有派人去调查过?”

王鸿兀自沉默不语。

赵抃也疑惑地看着王鸿。

你如此重视国之大计,稍有风吹草动,你就严惩不贷,上千亩土地摆在面前,你又置若罔闻。

可见王鸿严惩那些珥笔,并非是为国之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