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狮子搏兔(第3/3页)

吕公著刚得知此事,人都是懵的。

什么时候,这开封府成了公共茅房,什么屁事都往开封府扔。

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这一看就是有人在从中作梗,而且来头可能还不小。

要不然也不敢在这开封府头上动土。

吕公著也不是个怕事的人,反应过来后,是勃然大怒,竟然耍到开封府头上来了,那敢情好,家里那狗头铡、虎头铡都已经许久没用了,赶紧擦亮一点,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会自己跳过来。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令他瞠目结舌。

就在当日,刑部、大理寺、审刑院、御史台四大部门,二十余名官员联名上奏,要求朝廷下令抑制争讼之风。

紧接着,又有数十名官员是闻风上奏。

其中还包括不少致仕在家的士大夫。

人数之多,速度之快,令宋神宗都吓到了。

这可不是什么大事呀!

但这也绝非偶然。

原因很简单,若助长此风,那将会伤害到他们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陈裕腾若没有背景,他能成为祥符县最大的地主吗?

那么,朝中谁又不是陈裕腾呢。

谁又敢保证,今日之事不会发生到他们头上。

政见不同,那都只是内部斗争。

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可是对外,他们可是相当齐心的,这肉必须烂在锅里面。

故此一有人挑头,这些人是不约而同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开始在后面推波助澜。

也正如许遵所料,他们还直接将矛头指向张斐,许府那边大摆阵仗,挑起百姓争讼之风,以至于百姓们都趋之若鹜。

若不加以制止,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许遵、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也都站出来,为公道说话,表示张斐也是在规则之内赢得这场官司,并不违反规矩。

但面对整个体制的集体控诉,他们的争辩就显得苍白无力。

关键那些人也没说要惩罚张斐,只不过是借张斐一事,要求朝廷抑制争讼之风,否则的话,开封府天天都得打官司。

宋神宗反应也很快,赶紧下令,命枢密使陈升之领王师元、齐恢共议此事。

枢密使可就是大宋名正言顺的宰相。

让他处理这种小事,看似不太合理。

但陈升之心里非常清楚,神宗这是要息事宁人。

因为此案多多少少跟王安石也有关系,且朝中已经有心怀不轨之人,有意无意将争讼一事与王安石给绑在一起论。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神宗决不会允许这种意外发生。

况且抑制争讼,对于皇帝而言,也不是什么坏事。

半日,他们就商议出具体方案来。

毕竟这真不是什么大事。

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

他们决定今后珥笔之人若要上堂为人辩护,必须要经书铺引荐。

这是其一。

其二,今后汴京的珥笔之人也必须要通过刑部举办的考试,才能够获得或者保留自己手中的公文。

这两个条件的目的是非常简单明确,完全禁止百姓诉讼,这显然也是不行的,有违祖宗之法,但是必须维护官府的绝对权威,一切都必须控制官府手中。

可这么一来的话,张斐基本上凉凉了。

首先,他是得不到茶食人的引荐。

其次,官员们可能也不会给他通过考试的。

毕竟他们不是一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