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成了。”(第3/4页)

但郑修想知道的不是这些。

他总觉得谢云流似乎知道了什么。

当郑修翻来覆去地问时,萧不平总算说出了一点。

他说谢云流从镇上回来后,显得特别高兴,那股高兴劲比上次劫了一箱银子更夸张。

“对了,你问这些做什么?”

萧不平纳闷地盯着书生。

郑修三言两语糊弄过去后,便留意着谢云流的动静。

因为打猎收成,当晚山贼们再一次喝得醉醺醺的。

次日给谢洛河画背影时,在郑修离开前,平日里对郑修不理不睬的谢洛河,忽然问了一句。

“那两幅四季图,你看出什么了。”

郑修摇头,老老实实道:“看不出来。”

谢洛河默然。

郑修看着谢洛河,同样沉默了半分钟后,他忍不住问:“我来这里那么久了,你都不曾问过我,你难道就不好奇,国师临死前,对我说了什么?”

谢洛河嘴角一勾,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郑修一愣,心中暗骂。

难怪谢洛河不问,原来国师临死前在他耳边说的悄悄话,谢洛河早听见了。

名副其实的顺风耳。

艹。

谢洛河见郑修露出吃瘪的表情,转身走向木屋,心中不知为何泛起一阵淡淡的愉悦感。

哼哼哼。

跟我斗?

谢洛河淡然道:“过段时间,你和我出一趟远门。”

“我……跟你?”长达两个多月的平静被骤然打破,郑修暗道自己觉得谢云流的反应古怪是正确的。他稍作思考,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你找到了其余两幅四季图的下落?”

谢洛河点头,推门走进木屋。

叮当。

谢洛河入屋时掀起微风,清脆的乐声传来。郑修这才注意到,谢洛河木屋门框上不知何时悬了一串风铃。

郑修嘴角一抽,瞬间明白了谢洛河的意思。

挂了一串铃铛,就和凤北的家不一样了是吧。

搁这掩耳盗铃呢?

谢洛河虽没说什么时候出发,但想到即将要离开这云河寨,郑修曾有那么一瞬间,还觉得有点不习惯。

算了,该动了。

几天后。

郑修趁着谢云流带队巡山,来到工坊前。

工坊的领头师傅是一位资深的铁匠,别人都叫他老焦,花甲之年。

老焦年轻时也混道上,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不到三十岁便从良了,改名换姓到了南方,娶了媳妇,喜提一子。后来儿子长大了,他年轻时曾是山贼的事不知怎的泄露出去,官府里还挂着他的陈年悬赏,有捉刀人找上门,想提着老焦的脑袋领赏。

后来老焦当场剁了三位捉刀人,拖着一条断腿,逃出生天。他竟靠着自己打铁的手艺,给自己做了一条铁腿,便拖着这条沉重的铁腿辗转逃命,几经波折,到了云河寨,管着云河寨的工坊。

云河寨里的匪刀与铠甲铁片,全出自他的手笔。

郑修有一次在宴会上听他吹嘘“提着一把刀从街头杀到街尾眼睛都不眨一下”的英勇故事,与老焦搭上了话,并给这位花甲老前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郑修当时问了一嘴:“你眼睛干不干?”

郑修后来听说老焦的儿子现在过得挺好,在一座小城里摆煎饼摊,卖煎饼,娶了媳妇,媳妇现在怀胎六月。

“老焦!”

郑修走到工坊时,工坊里的煤炉早已熄火,老焦面前摆了一个炭盆,他一边烤着火,一边用一把小刀,削着脚跟上的死皮。

郑修突然开口,老焦吓得手一抖,差点没把脚后跟削掉一块。当他看清来的人是郑修时,顿时没了脾气。

谁都知道整个寨子里,有俩人打不得骂不得。

一个书生,一个小桃。

不是一路人。

“书生,你来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