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编剧比赛(第2/3页)

“人家京戏能联合林济办活动,国影就不行吗?没必要那么傲慢啊。”

国影:“……”

国影心里苦。

旁人都以为是国影高高在上不肯和林济合作,可如今,林济已经是国影编剧专业最出众的毕业生,国影什么办法都想了,就是想加深和林济之间的联系,但林济完全不给面子。

难道国影不想在校友风采录里狠狠吹一吹林济吗?

难道国影不想和林济一起办比赛搞活动吗?只要林济肯合作,这种好事哪里能轮到京戏?

京戏那边拉拢不到林济去读研,就鼓动着给林济一个荣誉硕士,想尽一切办法蹭林济的热度,可惜国影对此毫无办法。

不过林济这比赛一办,国影就鼓动编剧专业的毕业生积极参与。

林济这人和学校关系一般,却不会排斥国影出身的演员,想必对待编剧专业的学弟学妹也是如此,国影在办比赛上弱了京戏一筹,比赛成绩总不至于输京戏太多。

校方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缓和和林济之间的关系,过去的林济国影可以不放在心上,但现在的林济,国影方面却不得不重视。

……

林济办比赛这事,卫视方面同样大力支持。

比赛的主办方如今有两家,新兴编剧联盟和京戏,但协办却有一大串,大江青蓝、星洲三家一线卫视,以及若干二线卫视,宣传板上一行都塞不下。

计划投稿的编剧一看这架势,疑心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不夸张地说,经典大赏的协办都达不到这种规模。

对编剧们而言,卫视参与协办,意味着他们的剧本有在卫视面前露脸的机会,而对卫视而言,一场规模盛大的比赛同样可以让他们挖掘到好的编剧苗子,更重要的是,林济是终审评委之一。

华泰和楚天舟直接安排下属参与到比赛的各项流程中——卫视办大型活动都不在话下,何况小小一场编剧比赛。

比赛给编剧们留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剧们既可以用已完成的剧本,也可以临时创作一个剧本。

林济虽然是终审评委之一,但他同样参与到了初审的工作——他负责审那些初审被筛落的剧本,找出其中他认为不错的剧本进入下一轮。

林济喜欢写剧本,也喜欢看剧本,虽说初审被筛的剧本有很多本,林济倒是兴致勃勃地一本一本接着看。

他看剧本的速度很快,一个剧本他粗略一看就能判断出好坏。

不得不说,被筛的剧本绝大多数都有被筛的理由,但也有一些剧本是创作手法、题材比较陈旧,但故事的内核却是灿烂而热烈的。

这样的剧本被林济留了下来。

很多时候,一部剧的好与坏虽然由剧本决定,但一些编剧目前没有创作出好剧本,不代表以后写不出来,有些剧本质量一般,但回信的时候,林济都认真仔细地写出了剧本存在的问题。

编剧之间的确有天赋的差距,但除非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绝大多数编剧水准并不会相差太多。

开窍与不开窍通常只有一线之隔,在这种时候,指导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

刘钟俞是参加这次比赛的编剧之一。

他非科班出身,入编剧这一行也是误打误撞,不过入行之后,遇见的几个导演都说他天赋不错,可惜他没名气没后台,入行后虽然签了一家编剧工作室,他的剧本却都挂上了其他编剧的名字。

肖诚压榨年轻编剧的消息被曝光后,刘钟俞的日子稍稍好过了些,不过他人虽然独立了出来,却没有一展才华的机会,投出去的剧本大多杳无音讯,卫视那边连个电话都懒得给他打。

刘钟俞正在纠结自己是退圈,还是去写价格便宜的短剧——他的性格更适合安安静静去打磨一个剧本,短剧节奏太快,他写着不大适应。

不过对刘钟俞而言,吃饭是第一位的,接不到项目他就很难有收入,日子都过不下去,所谓的梦想又有什么分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