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狮子大开口(第2/4页)

两天内,郑市开了很多会议,按照那些条件约谈了很多单位,目的是让这些单位能接下富士康的要求。

谁修路,谁修理,谁协调出多余的运力。很多单位的脸上都露出了难色,这是要人白干活呢。

但是为了大局,大家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大不了就当给喂流浪狗了。

当秦主任把打印好的合同拿到富士康的时候,小郭老板只是派人拿了合同,说是回去研究,连面都没能见上。秦主任好歹都是一个有着相当实权的人员,却连富士康分公司老板的面都见不到。

秦主任的电话几个小时后响了起来,是富士康那头打来的,一开口就说条件不合适,还需要继续改一改。然后又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秦主任耐心听完了诉求之后,气到拍桌子,玛德,要不然直接把开封省的家当给你们行了,别这么麻烦了!

那些诉求很过分,总结起来就是整个郑市都得围绕着富士康来打造产业,这背后七拐八拐的产业链接在一起,需要半个开封省的资源才能做到。

举两三个条件就知道有多过分了。

比如富士康创造了多少GDP之后,带动多少就业岗位,当地就得分门别类的返还现金。创造的GDP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计算非常有利于富士康,那些附属产业,外包订单都要算。而且,当出现计算分歧的时候,就得以富士康为准。

再比如,当产业工人缺乏的时候,优先供应富士康,保障富士康的订单能及时完成。又比如,开封省负担50%的员工社保,这里说的是原本应该富士康缴纳的那部分。

这样一解释,是不就知道富士康有多过分了?

没有办法,开封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每一个工人后面都是一个家庭。

有老人有孩子。

而作为内陆城市,开封省并没有什么大型的企业能够一口气吃下这么多的工人。

夏国的人口的确是在减少,老龄化的确是在加剧。

但是在另一方面,夏国的存量人口依旧很多,依旧有十四亿人口。

大家一睡醒就要张嘴吃饭,这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如果开封省不能够消化这些劳动力,劳动力南下到沿海城市,找工作也很困难。

毕竟沿海城市,类似于深市,已经有很多密集加工企业离开了。

秦主任这一次要求了更长的时间去研究,他都不知道这件事到底还能不能成,他有点想不明白,富士康怎么敢这样开口。

富士康原本打算跑路的,跟着苹果拿订单,被人议论多了之后,感觉丢了面子,就搞这么一出,让大家知道他富士康要走是自己想走的,不是被长天科技逼走的。

夏国范围内,富士康在不断地出走,开封省的动静自然也很快被米国人知道了,他们很满意富士康的姿态和觉悟,就做了一期专访,老郭老板出境,亲自参与了节目。

“亲爱的郭先生,听说夏国希望富士康留下来,并且做了很多努力,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康纳,这件事是真的,并不只是听说而已。夏国各地开了很丰厚的条件请求富士康留下来。”

“那夏国为何会出这么好的条件呢?”

“自然是因为富士康值得啊。富士康在大陆投资建厂,接纳国际订单,这是夏国很多企业都不具备的能力。我们带动了经济,提供了就业,如果我们走了,这个空缺夏国补不上。只能看着国外产品挣走民众的钱,却连挣手工费的机会都没有。”

“富士康会接受他们的条件,选择不离开吗?”

“这个不好说,苹果的订单要兼顾,越靠近交货地点越好,一直呆在夏国,交货有点困难,毕竟苹果都转移到其他地区了。这就得看夏国各地还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只要条件足够丰厚,我们还是可以留一部分力量在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