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遥遥无期和遥遥领先(第2/3页)

卫青说:“我在岛上设置了明暗多重哨卡。你之前说仙妃在西方隐迹百年,多有布置。我怀疑他们想东西方联合用兵,乱我大汉。”

甥舅俩闲聊般的谈话,涉及敌我形势的预判,各自的安排布置。

那边几个女眷也在窃窃私语。

正午,雪后晴空。

从长安一路往西,万里之遥,气候渐暖。

大汉西部最前线,阿德利希亚军塞。

张次公任大汉前军总指挥。

长安已结冰,但亚欧交接的区域,仍是零上的温度。

张次公穿了件将甲,迎风站在军塞的城头,往西眺望。

罗马人的前军,就在百里开外。

复陆支站在其身畔,低声道:“宗室派来几个家伙,急于立功,刚来就想出击。

要依我的意思,他们想抢功,那就放出去用他们做饵,给我们创造机会。”

张次公斜眼道:“你的小心思别以为我不知道,趁早收起来。

你想暗地里使绊子,让他们吃败仗,弄出前线吃紧的假象,变向帮大司马解除禁足,让陛下派他到西线来。

我告诉你,这是玩火,对大司马更没有半点好处。”

复陆支眉梢的短疤蜈蚣般狰狞,微微抽搐,没吭声。

“你和赵安稽,姚招,你们几个的打算,我都能看破,你觉得陛下会看不出,趁早收起来。”

张次公举目道:“大司马把常山王打死了……宗室要求派几个将领过来,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宗室也不是瞎的,选的将领非是一无是处,不通兵事。

他们只是想谋求战功。

大司马早猜到你们几个没憋好屁,来讯特意叮嘱过。”

复陆支呲牙笑道:“大司马为陈庆出头打死常山王。这份担当,当世找不出第二个。”

他本来还准备往下说,临时改口道:“宗室那几个家伙来了。”

宗室派来的将领,以曹襄为主,副将为韩说,还有其他四五个将领。

曹襄和韩说的身份,都不简单。

曹襄是宗室直系,他母亲就是平阳公主。

他还是开国功勋,高祖皇帝亲封的平阳侯曹参的玄孙,皇帝刘彻的外甥,平阳侯曹寿的儿子。

其身份之显赫,可见一斑。

也只有他的身份,敢在现在这种时候来西线。

曹襄时年才二十四岁,生的颇为英武。

历史上卫青亲自带过他上战场,从漠北之战就出道,得过些功勋。

武帝也有培养这位外甥的意图,只是资质所限,始终没有太高的成就。

不过他也修行兵家一脉,熟知兵理。

他身边的韩说亦是兵家宿将,曾在边军任将领,有很丰富的战场经验。

韩说还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

他的哥哥韩嫣,早年是皇帝做胶东王时的同窗,与皇帝的关系很亲近,经常同吃同住。

只是后来得罪了太后,被赐死。

但韩说还是凭祖上关系,有了不少机会,同样跟随卫青屡次出击过匈奴。

他随曹襄过来,是平阳公主,宗室亲自出面挖角,给曹襄铺路。

平阳公主只这一子,近来给卫、霍传出和解的信号,想给儿子减少阻力,也是原因之一。

毕竟当下卫霍两人在军中只手遮天。

平阳公主给儿子铺路,想获得武勋,也绕不开两人。

“张将军,我汉军战无不胜,和罗马几次交手,亦都全胜,为何这次要固守?

依我看,不如主动出击,趁他们阵脚未稳,打几次突袭,以震慑敌军,提高士气。”

曹襄头戴将冠,长方脸,手握腰间的剑柄,眼神锐利,气势逼人。

复陆支轻哂道:“罗马兵势强盛,过往几次能胜,是因为大司马亲自在前线指挥。你当自己是大司马了,有必胜罗马的把握?”

张次公暗叹,复陆支还是忍不住在下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