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太孙逼我反?(第3/4页)

朱棣点点头:“好了,你先退下吧,三宝那边会安排的。”

“谢王爷。”

这边传旨太监退下后,朱棣马上吩咐仆从将王妃叫来。

这等事兹事体大,朱棣必须要跟王妃商议。

徐仪华听到消息,连忙赶了过来,她在后院也听说了有令旨之事。

徐仪华来了后,朱棣屏退左右,将手中的令旨给王妃看。

徐仪华看完,有些疑惑的看向朱棣。

朱棣这才说道:“我询问了传旨太监,说他们临出发之际,父皇病危。”

只是一句话,徐仪华就知晓了朱棣的想法,随问道:“王爷如何想。”

朱棣摇头道:“本王不知。”

“此番传旨,是太孙以监国之名,借北伐之事,要求我等四王立即返回京师。”

“我那大侄子心思缜密,于倭国之中留有许多暗手,时刻传递倭国消息,他必然非常清楚我等如今之事。”

“假若这是个局,父皇已经危在旦夕,甚至现在已然驾崩,那我等去往京师,便如同羊入虎口,再无回来倭国的可能。”

“我那大侄子面善心狠,笑里藏刀,本身出走十年而归,哪有什么亲情可言,或是父皇驾崩,便迫不及待拔刀相向了。”

“如果拒旨不遵,我等四王联合,方可对抗太孙。”

“今本王亲卫私兵,总共有十万余兵力,其他三王大差不差,四十五兵力镇守倭国九州岛自成体系,即便是太孙想要出军讨伐,也要考虑后续事宜。”

“届时我等再服软称臣,只要免去京师,自当可固守藩国。”

徐仪华闻言说道:“王爷的这些想法确实没错,可这一切都建立在父皇已经驾崩的前提下,假若父皇没驾崩呢。”

“如若父皇没驾崩,只需一道谕旨,王爷就不得不从,亲自前往京师请罪,以父皇之脾性,王爷如此行事,必定要削去王爵,撤销藩国,贬为庶人,幽禁于京师之中。”

徐仪华说的,就是朱棣最担心的事情。

如果今天来的是父皇谕旨,那么朱棣毫不迟疑就会起身出发。

可这次来的却是太孙令旨,还是以监国之名发出的,这就让朱棣不由得多想了。

徐仪华道:“会不会是太孙故意为之,局中设局。”

这句话,让朱棣心中一跳。

他顿时就想到,如果父皇真的驾崩了,那么大侄子肯定会将此事隐瞒下来,然后秘密以父皇的名义传谕旨过来。

他们自然不可能多疑,就算是怀疑,也只能动身前往。

届时同样是有去无回。

朱棣沉声道:“以父皇的脾性,倘若是病危之际,绝不会让我等返回京师,给太孙的登基造成任何障碍,哪怕是驾崩,临终前给我们的谕旨,也只会是不准吊唁。”

“大侄子的身份,是因为父皇压着,所以没有人敢说闲话,虽说现在太孙已经掌控兵权,将那京师打造成铁桶一般,也不会有人敢反,然父皇必然会保障稳健,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手足相残之事发生。”

“父皇在担心我们捣乱的同时,又何不担心太孙趁机对我们下手。”

“皇家自古无情,父皇压着我们,也同样压着太孙,他要是不在了,太孙还会像从前那样吗?”

徐仪华皱眉道:“王爷的意思是,现在父皇病危,但也不确定能好,或不好。”

“太孙令旨过来,如若我等不去,那父皇病好之后,自然要治罪下来。”

“如若我等去了,父皇却已经驾崩,太孙就可以放开手对付我们了。”

朱棣冷着脸点点头:“我这大侄子,城府极深,在宫中之际,从未表现过任何对我等这些皇叔有过想法,海外封王更是让父皇圣心大悦。”

“你想想,当初大侄子入宫,那时父皇都已经在百官宣布,命允炆为太孙,只等黄道吉日便行册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