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太孙特赦(第2/4页)

听着这番话,台下众人当即醒悟了。

这个时候,也是到了说书先生下台歇息的时候。

再上台就是下午了。

毕竟这说书先生也不是一天到晚一直说。

说书先生能够讲述得这般明白,自然后边是有人教授的,昨晚这京师城里的说书先生,都被召集去上了课,今日才能讲得这般清晰明了,条条道道。

说书先生大多仅限于识字,会说。

真要有才学的,也不至于来当这说书先生。

底层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就是这些说书先生了,因为大量的百姓不识字,听说书先生怎么说,他们才会知道。

而这,一直是朱英把控民风舆论的最佳手段。

到了现在的大明,朱英的名声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阶层方方面面。

说句不切实际的,倘若要造反,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朱元璋巴不得大孙继位,甚至好几次提出自己退位当太上皇去。

这可不是试探,是真的想去当太上皇了。

然而朱英以大明不可开此先河为由给拒绝了。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皇帝的位子对于朱英来说,已经是成了个名头,他的令旨在朝堂七部,大明天下通行无阻,尤其是乡下地方,比谕旨还好用。

犯不着去当皇帝。

就像是这次改用黄帝纪元,如果他是皇帝的话,按照流程还需要在朝会上提出,然后正式赐下谕旨。

走流程是必须的,这是仪式感,也是稳固皇权的一个手段。

可他是太孙,就这么干了,群臣看着也很无奈,陛下不斥责还护着,能有什么办法。

为此去得罪太孙?

那他以后继皇帝位,会不会给自己小鞋穿?

未知,才是最恐惧的。

朱英这样的‘胡闹’,很多大臣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像是现在,事务都进入正轨后,朱英没事就在梨园这边听曲。

没有占据戏楼,而是后边的雅苑。

先前那般做,只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新东宫。

摆在朱英面前的事务,现阶段的就是全国优秀青年将领表彰大会了。

差不多的时候,新东宫也建设好了。

一曲唱罢,小玉顺势的躺进了朱英的怀里。

周边伺候的宫女宦官早就出去把门。

朱英最近还比较喜欢这种‘野战’的感觉,刺激!

因为河南水灾,因此小玉暂且留在梨园。

她现在已经不需要演戏了,梨园这边,基本上都要听从她的安排。

就像是李管事说的那样,一朝飞上了枝头当凤凰。

一番颠鸾倒凤,小玉蹲下身子小心服侍。

“河南大水还未过去,你现在暂且不宜入宫,免得遭人口舌,于名声不利,这段时间,先委屈着吧。”

朱英说话的时候,摸了摸小玉的头。

小玉含糊不清的回答着:“都听殿下的。”

朱英再次说道:“你父亲的事情,我已经知晓了,他不过是连座,本质上品德还是不错的。”

“如今在崖州待了这般些年,即便有些罪过,也当是清了,我已经命人传令过去特赦,或许无须一月,你父亲就能再度返回京师。”

“届时,你也自可一家团圆。”

左文鼎是早年的进士,遇上的时候不好,正巧是碰到老朱对贪官大力打击的时候。

其本性不坏,不过谁没几个混蛋亲戚呢。

顶着其名头在外为非作歹,原本也算是不小的宗族,最后彻查下来,给左文鼎判了个不查之罪。

那年头,二两银子就能判个死罪,左文鼎这样的,哪怕是后边家族从中周旋,也是判了个流放崖州。

崖州,就是后世的海南。

自唐朝起,崖州就是历朝历代的流放之地。

现在还没有流放宁古塔的说法,那是后来满清搞出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