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3/4页)

能够达成这一点,也只有大明了。

或者说只有现在的大明。

如果不是朱元璋的时代,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优渥条件,哪怕是朱棣都能难完成这样的改革。

要是到了明中叶,朝野官员开始腐朽,就更加不用提了。

可以说上千年来的皇权社会,只有在朱元璋目前的这个时间点,甚至要考虑到朱英对于大明经济的帮助,才能达成。

任何其他皇权时代,这样的事情都只能是空谈。

朱元璋看向大孙的眼里带着浓浓的欣慰。

他感觉到,自从这次南巡之后,大孙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先前的大孙,会把很多心思放在商业之上,且对于政务处理也比较备懒。

每日就是想着忙里偷闲,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不可否认出了很多计策让大明的经济变得繁荣起来,也很好的解决了权力上的分割。

但有一条,朱元璋虽然从未说过,但心里有些可惜。

那就是大孙并没有给他那种皇帝的感觉。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受。

并不是谁都能有皇帝样,有些人戴上皇冠,会给人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或许是气质,或许是其他方面。

但今日的大孙,在吩咐群臣的时候,是真正的让朱元璋感受到了皇帝威严,智慧。

这才应该是往后大明的皇帝。

他老了。

他最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继承者的优秀,能够在各方面都可以超越自己,要能够把控好国家大势。

朱英这边自然不仅仅是兵部方面。

其中尤其是工部,关乎到蒸汽机的问题。

“工部议会过后发个公告,由给事中传告我大明各府城,县城,乃至于乡村之中。”

“如今朝廷正值大建设之际,号召天下匠人汇集于京师之中,但凡有手艺傍身,通过当地官府验证者,进京乃至于返京之路费,皆由朝廷负担。”

这一次,朱英要聚集大明之全力,将蒸汽机这个东西开发出来,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中来。

哪怕是这样的告示,会导致出现一些浑水摸鱼之辈也无所谓了。

只要能开发出蒸汽铁甲船,那么大明未来将会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工部这边的匠学堂已经是有两年了,也为大明提供了不少匠人。

但实际上朱英缺少的,是研究员,是科学技术人才,甚至是科学家。

这些还有些遥远,目前大明的底层知识构架,还停留在四书五经方面,这并非是几年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已经开始,如果能够尽早搞出蒸汽铁甲船,那么便意味着东西方的遥远距离将会被大大的缩短。

中原数千年来,在各方面的文化意识形态,包括是各种技术确实是领先世界。

但朱英也不会盲目自大,或者去压制西方发展。

不可否认,西方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飞速发展,尤其是物理化学制造等各方面,得益于自由思想,加上世界市场的出现,短短几百年就出现了科技大爆炸。

大明是皇权的社会,朱英当然不可能说傻到来革自己的命。

可是稳固的皇权也有着缺点,尤其是在文化上的意识形态,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要突然进行改变,不是朱英一人短短几十年能够做到的。

或许在朱英的这一生中,能够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但同时也很有可能几代之后,大明的科学技术发展在皇权的影响下,不仅停滞甚至极大可能要后退。

所以朱英需要找到一个类比,来形成军备竞赛,刺激到科学的变化。

朱英相信只要意识形态转变过来,中原的研究精神能够真正得到认可,创造出价值,那么绝对不会比西方差。

所以在领导大明进行改革发展,加强工业基础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同步去学习西方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