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超越时代的火器(第2/4页)

对于炸膛来说,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是否在瞄准敌人的时候把自己打死,这个就需要看上天的垂怜了。

不过一般来说,至少在前面十几发,还会是比较稳定,毕竟多数是劣质材料,承受不住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样的情况更加符合火器走私商贩利益。

若是一把火绳枪还能用上个一年半载,搞得跟官府制作差不多,那后面的怎么卖得出去。

“还真是没有什么安全感啊。”

朱英带着几个侍卫在吴城内散步,视线所见的商人,包括他们的护卫们,几乎清一色的都带着火绳枪。

不仅仅是汉人,包括是其他国度的商人。

毕竟这里不是大明直属领地,没有禁枪的律法,显然朱允炆跟吕氏也都没有在乎这么多。

“虽然他们所携带的火绳枪看上去很粗糙,但随着需求的出现,好的枪支将会逐渐淘汰其他的残次品。”

“在利益的推动下,发展出精品火绳枪并不会需要多久的时间。”

“目前大明的兵工厂已经越来越多,只要耗费足够多的代价,想要找到好的火药工匠并不是什么难事。”

“看上燧发枪的更新换代,已经是要提上日程了。”

亲眼见识到海外的情况,这比简单的在纸上情报要更加醒目。

燧发枪其实在大明京师的火药司,已经是造出来的。

虽说密封的工艺要求很高,但这不要小看民间的艺人,要知道在捶打工艺上,像是金银首饰这类的小饰品,都可以做到极为细致的地步,找几个技艺高深的大师傅,手搓燧发枪不算太难。

只是在密封工艺上,比之火绳枪的技术要求更高,这完全是靠大师傅的打磨加工,制作的速度跟乌龟一样。

主要是失败率很高。

即便是大师傅,十支燧发枪,平均下来就有六支不合格。

这里头还涉及到了燧石。

尤其是在弹簧方面,也是个精细的手工活,若是弹性不够,击打的力度过小,燧石也很难点火。

纯度高的燧石大明根本没有库存,虽然现在已经在寻找并且开采,但产量一下子提不起来。

现在市面上普遍用来点火的火石,也就是燧石,一般都要通过数下,甚至是十多下,才能够点头成功。

这样的燧石完全没有办法应用到燧发枪上。

总不能瞄准敌人后,还得是开个五六枪,甚至是十来枪才能射击吧。

在这样的对比下,真就不如火绳枪来得更加稳定,燃油的麻绳极其廉价,随便就能造出来。

这也是一直限制燧发枪量产的关键因素。

目前来说,精品燧发枪在大明已经有将近三百支的库存,这还是差不多两年内的产出。

燧发枪的精度跟射程,都是火绳枪难以比拟的。

不过再多造没意义了,高纯度的燧石太少,况且燧石本身就是消耗品,也需要一定的储备。

这次南巡的队伍里,就有两个百人队,作为朱英跟朱元璋的贴身卫队,其身上所装备的就是燧发枪。

就现在朱英的腰间,还有一支短管燧发枪。

这短管燧发枪,已经是超出目前时代的火器了,甚至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

里头的弹簧,枪管,用的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精钢打造。

枪管更是用打造黄金饰品的工艺,一丝丝的磨制出来。

在枪身之上的木材,采用昂贵的金丝楠木,上面还有目前大明雕刻大师所雕刻的龙纹。

最主要的是,现在朱英手里的这把短管燧发枪,是正儿八经的后膛枪。

后膛枪最大的工艺问题,就是在于火帽击打,这并不算什么难题。

难题的关键就是在于后世十九世纪初才发明出来的雷酸汞。

雷酸汞这种活泼的小东西对震动非常敏感,一受到冲击就炸,像是后世很多小孩子玩的‘砸炮’,便是往地上一丢就响的鞭炮里,就有雷酸汞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