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爷孙间的和谐发展(第3/4页)

朱英回道:“再过几天就是十月初一,便也是这些学员结业的日子。”

朱元璋想了想问道:“大孙是准备将这些学子都安排到卫所之中吗。”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朱英开始安插自己的门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因为按照先前朱英说过的准备,就是要打造职业军的存在。

职业军是脱产将士,除了操练之外,不需要承担其他任何的农作,在战斗力方面自然会极高,不过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目前大明百万军的负担还在于卫所,并没有落到朝廷的头上,这里面可是节约了不知多少的钱粮。

一旦改变卫所制度,对于朝廷来说负担就极高了。

由不得朱元璋不重视。

朱英摇头道;“这第一批的学子,孙儿暂且不想让其先行进入军中,而是导员的身份,继续在学院任职。”

“他们是接受了最新关于军事学问的学子,在许多方面难能可贵,是以再行培养新的学子,可有很大的助力。”

大明军事学院的老师太少了,而综合性才能的老师更少。

目前是教书的教书,操练的操练。

并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性培养,而这第一批的学子,其实真算起来,也堪堪才学了大半年的时间。

若说精通,也便只是这般了,当然这其实已经比很多将领要强了。

他们离开学院的话,就很难说达到滚雪球的发展。

朱元璋提醒道:“真正的将领,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而不是靠着读书学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大孙当要心中清楚。”

朱英点头回道:“爷爷教导的是,孙儿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设立学员的基层工作阅历。”

“便是在等到明年的新生学员结业后,便就调到大明各个卫所去进行一个实习,这并不授予正式的官职,而是以代百户的身份,实习三年。”

“三年之后,再根据其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所在卫所的整体变化,表现。再来确定每一名学员的职位。”

这些制度上的,尤其是涉及到兵权上的变化,朱英都是要得到老爷子的认可才可以实行。

或许对于历来朝代很多的储君来说,这样的感觉好像是自己的权力被限制了。

根本无法展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太子跟皇帝面和心不和的缘故。

不管储君的行为如何,一旦皇帝觉得不行,就可以全面推翻。

自古逼宫就位,多是如此。

不过这一点在朱英这里并不存在,因为他相信老爷子的智慧,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定然可以查漏补缺。

若是可行的,自当会推行。

在权力的分配上,朱元璋给了朱英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而相应的朱英每一次改动,都会率先征求朱元璋的认可后才实行。

这也让爷孙俩的关系越发默契,即便有所争执,也很是平和。

听到这番话的朱元璋深思了一番后说道:“大孙的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也当要根据一些特殊的情况去考虑。”

“百户在大孙这边看来或许算不得什么,可是在卫所里,每一名百户都是为大明立下过功勋的。”

“卫所军户多是家乡人,如果贸然插入一名外来者,在京师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当在其他地方,便极为容易引发冲突的产生。”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卫所中的一些情况,其实咱也是知晓的,想要彻底的改变何其困难。有些事不必招之过急,当等时机成熟方可。”

武官贪财的事情,其实朱元璋心中门清,但他不去管束自然是有其社会原因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