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名声大噪(第3/4页)

朱英的语气很是认真,这是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大明在朱英看来,完全可以用求贤若渴来形容。

其目的也很简单,便就是想把举荐从官这条,逐渐缩小,甚至是关闭开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朋党的存在,没有那么绝对。

大明中后叶时期,只需懂些文字,加以孝敬,就能通过举荐为官,科举这边反而遭了鄙视,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只会是加速一个王朝的崩塌。

虽说朱英已经在想办法普及教育,但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现在学堂里的学生,至少也是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说真正的读书识字。

彻底摆脱按照目前大明情况定义的文盲,十年八载都不为过。

在这其中,真正能够为朝廷,为朱英所用的,更加少之又少。

目前可以预见,未来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时间里,朱英可以用到的人才,就是现在这一批,已经寒窗苦读已久的学子们。

这就是为什么朱英会直接宣布对贡院的改革措施,就是要施恩于学子。

想要改变一个学子的看法,思维,最有效的其实并不是对于科举的改革,或者说典籍的编纂。

最快的,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让学子们对本身,产生一种崇拜。

这种方式,其实跟后世明星的那些粉丝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学子们打心底里认可太孙的时候。

很多事情,哪怕是学子们不理解,也会选择无理由的支持。

当思想有了领袖的时候,办事起来可就方便太多了。

……

科举的考试,很快就在一片议论中结束。

随着科举的结束,这些在贡院里享受了太孙恩典的上万学子们,每一个都是朱英最好的宣传。

当他们和昔日同窗们开始畅聊的时候,话里话外,无一不是太孙。

“我也不想搞个人崇拜,可是就这么个世道,能有什么办法呢。”

朱英表示很无奈。

而随着科举的结束,还差几日才放榜的时候,一道消息通过京师邸报开始迅速传播。

京师军事学院,正式成立。

即日起第一批学员,面向大明全国开房招生。

截止日期为八月十八日。

拟定招生八百人,陛下为院长,太孙殿下为副院长,老师为各级勋贵武将,都指挥使等。

优秀学员,毕业可授敦武校尉之衔。

注:识字者有功名在身者可优先录取。

此番消息一出,刚刚才沸腾一波的京师,又再度沸腾起来。

各个茶楼的说书人,对于这个消息更是多方解说,包括敦武校尉的职责,权力,还有更方面的优待,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

“可惜,这次军事学院,只招收十六岁之上,三十岁之下,不然我也能去试试。”

“得了吧,这可不是当养尊处优的官老爷,从了军,可是实实在在要打仗的。”

“这是自然,若是五六十岁还去,估计还没等训练出来,就开始退役了,按照前些日子的章程,军士也是满了六十,也得退役了。”

“都六十了,还打个甚,也没啥能打的了。”

百姓们显然对于此事,还是比较向往的,有些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心中跃跃欲试。

自从军士退役章程定夺下来后,人们突然发现,从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借着前面的贡院风波,许多读书学子,心里头也有些动摇起来。

“李兄,若是咱们这次科举不成,便一同去考军事学院如何。”

“成兄,我也想是,可咱们这个身子骨,能行吗。”

“我看未必不行,再说了,身体是可以锻炼的,锻炼身体至少要比读书快吧,这邸报上写得清楚,有功名识字者优先,咱们都是秀才,怎么说机会都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