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文化的碰撞(第3/4页)

只是朝臣们或许多个心眼罢了。

“大孙可是想好了对策。”朱元璋随后问道。

朱英苦笑道:“这等局面,并无良好的破局之法,唯有以堂皇正道压之,而后徐徐进行吧。”

想要一下子在大明彻底改变取士之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要求到达地方后,肯定会有所变质。

即便是朱英自己,都无法保证商会的人会不会被渗透,况且现在地方上的商会,很多分会的负责人,暗中已经开始有了小动作。

在这一块上,也只能是以自查为主。

好在商会虽然隶属朱英,严格来讲算是皇家商会了,可一日没有给他正名,一日就是群英商会,只是后台非常大。

这其中的概念,还有许多规矩,就不同了。

若是正了名,群英商会就相当于国企的概念,成员也有编制,与官吏无异,现在说破天了,那些掌柜还是个商人,至少无法干预到官府之上去。

哪怕因为商会的关系,不似其他商人那样受到鄙视,至少在明面上,算是比较尊敬。

这也是一个极限了,一个朱英感觉的极限。

他不想商人的地位过于低廉,可绝对不会让商人的地位过高,甚至要高过地方官府本身,在内部的惩罚中,以权谋私,往往是按律严惩。

罚没的财产,除去填补贪污所得,举报者可得半数。

这样的制度,让那些在上层,如地方分会的负责人,做事的时候,难免要多上几分小心。

不过在这方面,诬陷同罪。

除夕这天。

天微微亮时,本来火热的京师,在这严寒的冬季,好似被点燃的熊熊烈焰。

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并肩而行。

哪怕是最为贫穷的百姓,也穿上了看上去干净整洁的衣裳。

春节,对于所有的中原民族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不仅仅是汉人,凡中原王朝所属,尽皆如此。

大明,是第一个多民族大团结王朝。

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汉人,突厥人,色目人等等各类民族,在京师都非常的常见。

哪怕是波斯人,阿拉伯人,甚至是更远地方之人,也并不稀奇。

这就是大明,这就是中原王朝之国都。

当她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后,得到有效的控制后,人们惊讶发现。

原来,我们的京师,是这么的繁华。

正阳门至外五龙广场两侧的房屋,早就被官府通知了要拆除。

不过那是年后去了。

这里的店铺地契所属,得到了足额的赔偿,在现在这个世道,真可算是非常难道。

无一不在歌颂朝堂的恩德。

至于什么钉子户,坐地起价啥的,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管你七老八十,亦或三岁幼儿,想要坐地起价,从中阻拦,直接打断腿就丢出去了,甚至都得不到旁人的怜悯。

现如今,在这两侧店铺门前,都有画师作画,没有照相机的年代,想要保留怀念唯有作画了。

这些堪称黄金地段的店铺,得益于朱元璋当时进城的大方,很多都是掌控在南京本地人的手中,并没有强行征收。

因为当时朱元璋已经把这里定为国都,不想搞得民怨沸腾,在战争后,以安抚为主,且朱元璋立国时,早有心思承认蒙元为中原王朝之正统。

自然不会纵容麾下巧取豪夺。

这些南京人,对于店铺,有着特殊的情感。

从第一家请画师作画后,陆续其他家的掌柜,都开始到处请画师,这让画师这个行业,突然就变得抢手起来。

“你这西夷画师,凭什么比咱们大明的画师,要多出一百文来。”

“你可知道寻常画师一幅,不过几十文,今日是个好日子,大家图个圆满,便就都一百文了,你还要老夫两百文,当真以为本掌柜好欺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