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煤炭(第4/5页)

天空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整个京师白茫茫一片,街道上的小贩,几乎都没有了。

行人也难见少许。

这样的天气,是真正的能冻死人。

奉天殿中,十分暖和,这里架着十几堆篝火。

“近日天气严寒,路面冰滑,太孙进言,为免发生意外之事,大明栋梁倒塌,特建议近期早朝取消。”

“往后至开春前,早朝改为午朝。”

奉天殿上,朱元璋大声宣布了这一消息。

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于大臣而言,最为重要的改动了。

群臣叩拜,山呼万岁。

许多文臣,所有武官,看向太孙殿下的眼神里,皆是充满感激。

对于大明文臣,或者说整个大明前后近三百年的文人,在历史上,名声很差。

可在这其中,尤其是明初的时候,真正去办实事的大臣,是很多的。

多少人忠于自己的原则,两袖清风,做到了给百姓办实事。

高薪不能养廉,贪官依旧会贪,只会贪得更多。

但一味的去压迫大臣,也并非是可取之道。

这些手握实权的大臣们,却连一个普通商人的生活都无法比拟,或者说连自己的温饱都是问题的时候。

那么贪污的问题,只会更加扩大。

就像是你不贪,就有可能饿死这样的感觉。

在没有退休俸禄的大明现在,很多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在上任的时候,就是想着捞钱。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在为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

大贪,往往便是小贪初始。

往往开始贪一点点,或许不过几两银子,然这几两银子,把这个月的生活都给改善了。

便就想着,往后若是都能如此,那该多好。

便就是这般,一发不可收拾。

想要彻底的消除贪官的存在,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能够做的,只有不断的打击腐败的官员。

但是对于真正清廉的官员,也要给予一定的生活保护。

至少在为大明,为国家做事的时候,能够不用去担忧明日的饭食如何解决。

人呀,在习惯了被压迫后,往往一点甜头,就觉得甜到心里去了。

大明近二十六载,朝堂上的官员们,终于是感受到了来自于上位者的关心爱护。

别提多么激动了。

其实朱英有这个建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通过查询,朱英发现一个事情,就是在每年冬季,官员的死亡病退率,非常之高。

甚至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官员,因伤寒冰冻至死。

有些没啥钱财的,可能在街道上行走赶路的时候,就这么活生生的冻死在路边。

这可是能够进奉天殿的大臣啊,于整个大明,都是能够在权力之巅说上几句话的。

学了多少年,或是立下了多少功劳,才能有进奉天殿,与圣上共谈国事之人才。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每一年都在加剧。

现在的官员都是终生制的,这也导致最早的一批朝臣,跟朱元璋的年纪相差不会很大。

年轻的官员,在没有资历的情况下,多数还是往后排。

奉天殿中,老龄化是一种常态。

老人最不能经受严寒了,本来身体机能的缺失,冬季的天明本来就晚,摸黑顶雪在冰冻的路面上行走,摔倒了都没人知晓,一下子就丢了性命。

“大孙,如今你的英明壮举,可谓是在群臣之中,得到了偌大的名声。”

“这些文臣,乃是读书人之领袖,怕是要不了多久,在开春前,你这太孙贤明的名头,就要传遍整个大明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其实本来在最初的时候,听到大孙的建议,朱元璋下意识的要反对。

不过后来一想,或许这对于大孙的名望有很好的帮助,认真思索一番后,也觉得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