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崭新的大明(第3/4页)

实在是饿得受不了,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

单单就这些作物,足可将大明国祚延续数百年之长久了。

所有因为这些作物而活下来的百姓,都会感恩他老朱家。

朱英听到这个消息,多少也被带动了情绪,在老爷子的牵手下,一同出门。

坤宁宫殿外,龙撵都已经准备好了。

“大孙,咱已经安排人去统算了,你说这些作物,亩产到底能有多少。”

虽然之前大孙已经说过,但朱元璋还是忍不住的再次问道。

朱英也没迟疑,直接说道:“番薯和马铃薯的产量,当是在千斤左右,玉米话应该低一些,在五百斤左右吧。”

这些粮种虽然没有进行脱毒处理,但却是朱英在西域的库存中,比较优质的存在。

至少第一批的亩产不会太低。

再次听到大孙肯定亩产千斤的回复,和即将见晓的通算,朱元璋笑得嘴巴都裂开了。

“好,好,好,咱今日就要亲眼瞧瞧,这可亩产千斤的粮食。”

“大孙,这可是泼天大功呀,完全可以称得上功德无量,活人无数。”

“好大孙,好大孙!”

听到老爷子的夸奖,朱英面色平静的承受。

他当然极为清楚,这些作物所带来的意义。

可不仅仅是在活命上,更是对于底层百姓劳动力的一种解放。

在此之前,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很少停歇。

一旦遇到什么灾情,就颗粒无收。

现在多了这么多的选择,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许多荒田,也可用来种植,且不需要太多的操心。

北方亩产越三百斤左右,南方多一点,大致不过五百斤。

这些都是一等一的良田才有。

而红薯,番薯这些,哪怕是产量再低,也能有七八百斤。

脱毒的技术,也是朱英打算交给五叔朱橚,第一个研究的方向。

若是能把脱毒技术研究出来。

即便没有化肥,番薯和红薯的亩产,几乎也会稳定在一千五百斤往上。

要知道后世番薯正常栽培都有六千斤,高产可达万斤。

马铃薯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现阶段朱英也不可能要求太高,有个一千多斤的亩产,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完全可以是一种质的变化了。

只有将劳动力从土地中大量解放出来,才能将工业的大门,彻底打开。

当朱元璋和朱英来到城郊这里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数十名工部的官员,正在不断的计算着。

而数以千计的将士,都是卸下盔甲,撸起袖子,放下刀剑。

拿起旁边的锄头,就开始挖起来。

后面还有将士拿着箩筐跟着,将挖出来的马铃薯,红薯放到箩筐里,满了之后就送到边上给工部是官员们称重。

工部尚书沈溍此刻早已经是灰头土脸。

这些作物的种植,他很早就得到了消息,不过陛下并没有给他查看的权力,所以虽然知晓,但也只能是安静的等待。

这两天,已经有消息传来,作物马上就要成熟了,让他准备一些官员跟着去统计。

初来到这里,工部尚书沈溍就顾不得身上的官服,直接就下地动起手来。

工部掌营造工程事项,其中包含屯田,水利。

沈溍对这些自然是极为懂得,只不过挖开方圆几米,大概的亩产数目,他就能在心中算出一个大概来。

而当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震惊了。

亩产千斤,这可是亩产千斤。

无须精耕细作,无须日夜照料,就能轻易达到的亩产千斤。

这对于长年沉浸在屯田,水利之上的沈溍来说,简直就是如同神话故事一般。

但是面前的一切清晰的告诉他,这些都是真的。

一手抓着马铃薯,一手抓着红薯的沈溍,整个人都开始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