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处(第3/4页)

可唯独就这么乖宝宝一样的好好商量,是行不通的。

说白了,这位新任的代王爷,就是被欺负惯了,胆子小,守规矩,所以,吃亏的也只能是他了。

眼下,天子都这么说了,还是早些低头的好……

但是,让朱徽煣意料之外的是,这位一向性格怯懦的代王爷,在听到天子如此发问之后,竟然没有立刻答话,反而脸色纠结了片刻,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大同乃是边境重镇,太祖设塞王戍边,是看重祖父马上功夫了得,但是臣自幼愚钝,文不成武不就,此前土木一役,尚有赖定襄侯郭登竭力戍守,方才未能失守,臣身为塞王,未能尽半点力,实乃心中不安之极。”

“前些日子,臣闻兵部于少保曾上奏本,欲建九边重镇,以拒北虏,大同,宣府二镇,乃是其中关键,臣之藩地若仍在大同,恐有不便,故此,臣恳请陛下,准臣移藩内地。”

?!

这番话说完,朱徽煣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由重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朱仕壥。

看来,他倒是小瞧了这位代王爷了,挺能藏的啊,这种理由,竟然能憋到现在才说。

九边重镇,这件事情朱徽煣知道的不详细,但是也大致听说过,是当初兵部于谦曾提出的方略,只不过,一经提出,就被朝中诸臣反对,就连一向信重于谦的天子,对此事也并不看好,于是闹了一段日子,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像是这种大政,于谦既然提出来了,就说明他心中已经有方案了,轻易是不会放弃的。

这种情况下,代藩仍旧在大同城中,的确会有所影响,毕竟,如今的这位代王爷性子懦弱,但是不代表代代都是如此,要是以后再出一个朱桂这样,拿朝廷圣旨都当耳旁风的,也的确是个隐患。

用这个理由来劝天子,倒还是有几分把握。

不过,这种主意,真的是代王这个脑子能想出来的?

果不其然,听了这句话,天子也略有些意外,思索了一番,天子忽然道。

“代王叔可识得一个人?”

“敢问陛下是说谁?”

朱仕壥似乎有些不安,硬着头皮问道。

于是,天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

“昌平侯之子,杨杰!”

听到这个名字,朱仕壥先是一愣,旋即,便低头拱手,老老实实道。

“陛下恕罪……”

杨杰?

朱徽煣眨了眨眼睛,倒是记起了这个前段时间将边境闹得沸沸扬扬的人,不过,他和代王有什么关系?

心中怀着这个疑问,朱徽煣很期待天子和朱仕壥能够再多说些,但是可惜的是,这句话说出来,天子明显已经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并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道。

“九边之事,数年内难以成行,暂且不论,即便是真的成行,有王叔在大同城,朕也好更加放心,哪有什么不便之说。”

“不过,王叔对朝廷有功,既然想要移藩,朕自然也会尽力帮忙,只是,庆藩刚刚移入内地,代藩再移,各地宗室不免议论,所以,若要移藩,江南膏腴之地,怕是不行的。”

“可是,内地的其他地方,山高水远,环境恶劣,朕担心王叔适应不了啊!”

庆藩内移,就是朝廷为了让庆王配合整饬军屯,给的恩典。

但是,这恩典不能乱用,不然的话,藩王个个以此为要挟,想给自己换一个更好的封地,朝廷肯定就要乱套了。

所以,就像天子说的,代藩如果要内移,那么,肯定不能到什么好地方去。

闻听此言,代王明显有些失望,但是,也只是短短的片刻,他便咬了咬牙,道。

“陛下明鉴,臣只想移入内地,至于去往何处,悉听陛下之命,臣绝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