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成国公的算计(第2/4页)

其中的核心意思,恰恰是最后的那句话……

以张輗的身份,由他来牵头负责整饬军府,会少很多的阻力!

要知道,能够在军府任职的官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关系的勋贵子弟,当然,这个勋贵子弟,并不局限于公,侯,伯府中的后辈,像是一些世袭指挥使等可以传承的高级武臣也被算在内。

这类人在军府当中占据相当一部分的数量,他们当中,有纯粹的纨绔子弟,也有精心培养的能干之人。

但是,缺点就在于,他们基本没有上过战场,最多是在军中呆过一段时间积攒资历,所以,素质参差不齐。

另一类则是一些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普通军户,这些人出身广泛,有些是边军,有些是地方卫所,他们的晋升,大多是凭着自己的功绩一步步走上来的,这些人相对来说,更有能力。

但是,缺点是没有背景,而且,军府和普通的卫所不同,本质上来说,军府属于更倾向于属于军队管理机构,虽掌军旅之事,可并不负责具体的操练。

这也就意味着,军府当中的事务,本质上属于政治事务,从这个角度出发,军府当中更需要的,不是身负战功的勇武之人,而是懂得政治的武臣。

不过,对于这些从底层一步步靠军功一步步走上来的武臣来说,能懂这些的人并不多,反倒是出身勋贵世家的后辈耳濡目染,对这些十分精通。

所以,军府发展到现在,其中的状况其实已经变得十分畸形,前一类的人懂得政治,但是不懂军务,而且,其中有不少纨绔子弟,依仗自己背后的势力,占据着军府的上层位置。

后一类的人有能力,懂军事,但是,在政治嗅觉上欠缺,而且,往往没有靠山,所以初入军府时,要么只能听人调遣,要么就只能投靠之前曾经带领自己打过仗的勋贵之家攀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事实上勋贵已经牢牢的控制了军府上下,剩下的争端,就是出自于勋贵内部的了。

要知道,从太宗时代,到宣宗时代,虽然历代先帝重用的人各不相同,但是,也基本都是在勋贵之间相互制衡,或者说的再说的直白一些,无非是那几座公府之间起起落落的斗争罢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再看张輗所上的奏疏,其实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他参劾的名单里面,有不少都是各家勋贵的远亲或者姻亲,就算是没有实质性关系的,也大多都曾是勋贵部将,或者曾经受过提携。

所以说,整顿军府,实质上要面对的,是庞大的勋贵集团。

这才是朱仪真正的底气!

如果天子打算整顿军府的话,那么,代表着英国公府的张輗,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作为勋贵最顶层的公府之一,英国公府本身就对军府当中的许多武臣,有着庞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一方面体现在,许多武臣的靠山,本身就是英国公府,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现如今在任的许多武臣的人脉关系,乃至是暗地里的一些不端行为,英国公府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所以,只要英国公府肯查,那么,必定能够查的彻底,这是张辅当年留下来的,最深厚的底蕴,也是如今的诸多军府武臣,对英国公府忌惮至深的原因所在。

其次便是,英国公府属于勋贵集团的一部分,所以说,英国公府来出手整顿军府,只要操作得当,完全可以变成勋贵内部之间的利益斗争,如此一来,面对的就不是整个勋贵集团,阻力自然会大大减小。

除此之外,如今的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已然成联手之势,如果张輗上位,那么,成国公府必然全力相助,两大公府加持下,整顿军府成功的概率,必然会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