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以民为本圣天子(第3/4页)

“故此,臣以为,当以吏部牵头,都察院协同,严整官场风气!”

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信誓旦旦。

不由让底下一帮老大人心中嘀咕,这老家伙,有了撑腰的,就是不一样,说话都有底气了。

当然,陈循说的再坚决,都是抛砖引玉而已。

他的作用,无非是给天子递话而已。

想起前段时间天子在朝堂上的表现,老大人们心中大约有了计较,不出意外的话,对于到底该怎么扭转官场风气,天子心中已然有了打算。

果不其然,听得陈循此言,天子的脸色稍霁,但还是十分严肃。

轻轻摇了摇头,天子开口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振专权多年,朝野上下畏之如虎,有忠直敢言之臣,或被罢黜,或被杀害,多年积威,方致朝堂如此。”

“朕非不通情理之人,过往之事,朕不愿再究,但是,朕和诸卿更要明白一点的是,要扭转官场风气,和整饬军屯是不一样的。”

“整饬军屯,说到底,是罚是收,但是,扭转官场风气,却需要培养和宽仁。”

“朕想要的,并不是换掉一批人这么简单,诸卿,可能明白?”

明白……

天子都说的这么清楚,他们哪还能听不懂。

就知道天子要干的事,就没有简单的。

整顿官场风气,在往常并不是没有,但是,更多的是针对于贪腐之风,这种情况,虽然也会遇到重重困难,可到底是有个方向的。

只要上层统一了意志,坚定不移,不惜一切代价严查严抓,将一批人投进诏狱,该罚的罚,该杀的杀,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现如今官场最大的问题,显然不是这个。

朝廷如今固然有贪官污吏,但是,更大的问题,是他们不敢为国言事,是只顾惜身自保,失了骨气节气。

这个问题,相对于贪腐,想要治理,只会更加艰难。

如同天子所说,想要扭转这种风气,单纯的靠打靠杀,是没有用的。

贪官污吏再多,放到整个官场上来说,总归是少数派,所以,只需以雷霆手段,震慑便是。

但是,惜身自保这种风气,现如今蔓延开来,影响的却是大多数。

朝廷总不可能,因为这个,而将他们全都换掉,真要是这么做了,只会起到反效果。

这显然不是天子想要的!

老大人们面面相觑,皆是一脸苦色。

片刻之后,王文率先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朝廷既有意改变风气,那么,这便是个需要耐心的事情。”

“依臣之见,可从以下几处着手改善。”

“其一,重新清查当初王振一党把持朝政时,升迁,降职,罢黜,杀害的官员。”

“若因阿谀奉承,行贿托庇升迁者,视情状降等降级降职处罚。”

“降职,罢黜,杀害之人,若是冤案,死者追封,罢官者起复,降职者官复原职。”

“以令朝野上下知晓,为公义道理出声者,不会蒙受不白之冤,不思为国尽忠,只想攀附权贵的幸进之徒,也终会被追究,昭告天下。”

毕竟王文是吏部尚书,这件事情,他算是专业对口,所以,哪怕再难,他也得开口。

而很显然的是,王老大人肚子里是有货的。

这出手第一招,就是稳准狠。

事实上,当初天子登基之后,就曾经对因触怒王振而被罢黜,降职的官员,有过起复和平反的举动。

但是,当时因为朝廷面临着诸多大事,所以,更多的是针对于五品以上的官员,除了考虑王振的因素之外,因为当时的局势紧张,还要考虑提拔上来能否胜任,官复原职者能否迅速控制局面的问题。

而且,这种大规模的调动,中间必然会掺杂大量的利益牵扯,所以,为了稳定朝局,当时起复和官复原职的人,要么是才能出众之人,要么是反抗王振十分激烈,闹得沸沸扬扬,在士林中享有名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