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远圣明(第3/4页)

这个时候,如果襄王再纠缠岷王父子没有按期离京的事,那么,可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总不能,只有他拿好处的份,到了别人,就得严刑峻法……

看着天子和煦的面容,襄王张了张口,到最后,还是拱手道。

“陛下圣明,是臣失言了!”

于是,天子的脸上,也绽出一丝笑容,道。

“这才对嘛,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剑拔弩张,还有你们……”

说着话,天子转头朝向一旁的宗室子弟们,语重心长道。

“宗学如今刚设不久,自然会有疏失之处,如果你们有所不满,可以直接跟襄王叔说,或者是写奏疏递到朕这里来,像是这样闹到宫门外头,吵嚷的满京城皆知,让天家颜面何在?”

“念在你们情有可原,朕就不罚你们了,好好回去读书吧……”

眼瞧着天子就要把他们打发走了,底下一干宗室子弟顿时急了。

尤其是朱范址,他几乎可以想见,这回要是回了宗学之后,襄王非得刁难死他不可。

看了一眼旁边的朱音埑和朱成鍊,三人交换了个眼神,朱范址鼓起勇气,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大宗正之位,当择贤而长者,能令诸宗室信服之人担任,襄王苛责宗室,逼迫宗室学子自杀,不能称贤,引得宗学子弟怨声载道,已无威望管理宗务,臣恳请陛下,罢去其大宗正之位,另择贤者接任!”

“恳请陛下恩准,罢去襄王大宗正之位!”

紧跟在朱范址之后,朱音埑和朱成鍊率先跪地开口。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宗室子弟纷纷跪倒在地,声音虽然不算整齐,但是,却一致的很。

这一次,从天子到一众大臣,眉头终于皱了起来。

这已经是进殿以后,这些宗室子弟第二次郑重的提出这个要求了。

如果说,刚刚的一番闹腾,是因为受了委屈,想要宣泄一番的话,那么,闹到这种场面,如何也该收手了。

但是,这帮宗室子弟如此执着,难道说,还有什么隐情?

一次又一次的请奏,上首的天子也明显重视了起来,目光扫视了一周,口气也变得郑重起来,沉吟道。

“你们要朕罢免襄王的大宗正之位,可你们能拿出的理由,却只有区区的一个意外,如何能令诸王,令天下宗室信服?”

“陛下,臣等不止因他逼死觐铎之事方才奏请,这一年多以来,襄王屡屡僭越本分,身为宗室,擅自干预朝政,才能不足,难以管辖宗学,气量狭小,不顾长幼,在老岷王灵前闹事,桩桩件件,天下宗室皆看在眼中,只是不愿惊扰陛下而已。”

“但是,襄王不仅不知收敛,而且越发得寸进尺,长此以往,各地宗室怨气深重,必会使我皇家离心,社稷不稳,请陛下明鉴。”

说着话,朱范址从袖中拿出一份信函,高高举过头顶,道。

“陛下,这是臣堂兄韩王写给臣的家信,在信中,堂兄屡屡斥责襄王德不配位,大宗正之职,理当由宗室之中,更有威望之人担任,言辞恳切,请陛下御览。”

这封信一拿出来,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要知道,朱范址虽然身份尊贵,但是说到底,在众多老大人们看来,就是一个半大孩子而已。

更何况,他只是襄陵王世子,并非是襄陵王,不论再怎么在朝堂上抗辩,他说的话,都更像是小辈在胡闹,多数时候,都会被一笑置之。

但是,韩王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如今的韩王是朱范址的堂兄,但是,他已经年近三十,到了而立之年,而且,他是正经的藩王,在朝堂上,尤其是在宗务上,一位藩王的份量,可是不轻的。

当然,这封信并非正式的奏疏,只是家信,所以,效用可能会打一些折扣,但是,也绝对不是可以轻易旁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