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荒谬,但无奈!(第3/4页)

虽然说,还没达到朱祁钰想要的效果,但是,终归是做出了努力的。

这等局面之下,林聪纵然知道,前面可能是个坑,但是他也不得不问。

“舒公公,你既然知道,本官和周侍郎是承旨问话,那么有何话,便不必讳言,还请舒公公解释,为何你所言前后不一,你所说的‘不方便说的话’,又到底是什么?”

果不其然,下一刻,他看到舒良脸上浮起一丝得意的笑容,旋即,后者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咱家就如实回禀了。”

“咱家方才已说了,之所以带人进府,是为了拘捕刘永诚,这件事情,乃是天子圣谕,咱家手中有陛下亲笔所书的中旨,林大人若想,可以往内廷查验副本。”

“但问题就是,进宣府城时,咱家曾经问过刘永诚,他声称自己是受太上皇之命,才离开甘肃,赶到宣府‘护卫’太上皇。”

“他的这话,咱家是不信的,甘肃乃是边境重镇,镇守太监手握重权,若要离开驻地,必得朝廷下令,天子允准,交卸手中军务后才可,这一点太上皇岂会不知?”

“所以,咱家断定,刘永诚是假借太上皇旨意,实则是想要贪图迎复太上皇之功,现如今,咱家奉旨前去缉拿,他若恼羞成怒,挟持太上皇,便是大事。”

“所以,为了太上皇的安全,咱家不得不带诸多人进内院,以防不测。”

舒良脸上挂着假笑,问:“这个解释,林大人可满意?”

林聪感到一阵怒火往上冲。

他当然不满意!

这是什么荒谬的说法?

难不成,刘永诚是个傻子吗?

为了所谓的“迎复之功”,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跑去宣府?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就算是去了,也不过最多就是有护卫的功劳而已,相比于他擅离职守,这点小小的“功劳”,根本就得不偿失。

这个说法,一看就是假的。

不仅是假的,而且敷衍的紧。

但是,林聪却没办法否认。

一如刚刚舒良说,他调兵围府,是见到了大同城外,护卫拦截李贤所以仿效之一样。

这个行为解释起来十分荒诞,但是,却不能驳斥。

舒良虽然说如实回答,但是,他到底还是讳言了,尽管这种讳言,已经几近于明晃晃的说出来了。

所谓刘永诚贪功所以跑去宣府,一看就是个假说法。

但是,戳穿假说法的代价,是将真相翻出来。

真相是什么?

当然是刘永诚受了太上皇的召见,所以才从甘肃赶往宣府。

而舒良,他作为东厂提督,手持着天子的中旨,是去抓刘永诚的。

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产生了。

到底是遵循太上皇的旨意,让刘永诚留在宣府,还是遵循天子的旨意,将他锁拿回京。

所谓怕刘永诚“恼羞成怒”,“挟持太上皇”,不过是无稽之谈,刘永诚哪来的那个胆子。

真正的原因是,如果舒良没有带齐人手,刘永诚必定会被太上皇截留。

到时候,天子的中旨成了摆设,这才是舒良不可接受的。

所以,荒谬的表象下,藏着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具体的表现,就是双方的旨意出现了冲突,该如何解决。

舒良的解决方法是……当太上皇的旨意不存在。

我不知道,我没听过,太上皇怎么会下这种旨意?

这种理由很荒诞,但是却的确是一种解决方法。

如果说林聪,戳破了这个表象,那么无异于,要在太上皇没有到京之前,将这种矛盾摆在了台面上。

所以,舒良说,他可以说出真相,但是,你们,承不承担的起呢?

这位舒公公,一口一个“边境重镇”,“手握重权”,离开驻地需要“朝廷下令”,“天子允准”,“交卸军务”,就是要死死的将所有罪名,都栽到刘永诚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