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势(第3/4页)

他举荐了陈循,却耽搁了自己。

应该说,陈循的尚书位,并不是朱祁钰一开始打算好的。

毕竟,陈循一直的翰林流转,而六部尚书的惯例,都是需要政绩支撑的。

只不过,就在廷推的前一天,他收到了高谷的奏疏,举荐陈循迁升工部尚书。

虽然奏疏是高谷上的,但是这种事情,他不可能越过陈循来做,除非他想要和陈循成为死敌。

所以,十有八九,这是陈循自己的意思。

朱祁钰当时确实有些犹豫,但是稍一思量之后,就准了。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再一次坚定朝臣心中的信念,明确的告诉他们,六部的尚书,要比内阁的次辅更加金贵。

相信聪明的朝臣,已经能够看得出一些端倪。

他在廷推上,说的是“晋陈循为工部尚书”,一个晋字,代表这是升迁,不是平调,更不是贬谪。

工部尚书在七卿当中,排不上靠前,大多时候处于吊尾的位置,但是次辅却是内阁的二号人物。

次辅转调工部尚书,如果是升迁,那么六部和内阁之间的地位,也就清楚明白了。

至于陈循的清流资历,这个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不大。

和内阁新设,各种规矩都没有先例可循相比,六部尚书的升迁流转,自有一套从开国就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老规矩。

偶尔小小的破一次例,算是皇帝的特权,并不能真正将其动摇。

何况,就像王翱继任首辅,会受到陈循,高谷的挑衅一样,陈循到了工部尚书任上,也必然会受到挑战。

因为他只有清流资历,这种挑战会比普通继任尚书的官员,来的要更加猛烈和艰难。

至少,工部的那些官员,就不会怎么服他。

想起接下来几年的年景,朱祁钰叹了口气。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几年,过的最难的,就要数户部和工部了。

户部那边,他已经有了腹案,不过工部这边,陈循就只能自己扛一扛了。

不过,话说回来。

要去工部是陈循自己的想法。

朱祁钰遂了他的意,至于能不能做得下去,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原本他是打算,再过些年,让江渊或者俞士悦升迁回部院做尚书,来再次昭示六部和内阁的地位的。

陈循的事情,只不过将这个进程提前了。

所以实际上,这个人是陈循还是高谷,朱祁钰都无所谓,陈循敢冒这个险,是他有勇气。

相对而言,高谷就运气差了不少。

因为,这种事情只需要做一次,让朝臣们看出来,六部比内阁贵重,就够了。

不出意外的话,陈循应该是唯一一个,能够没有足够的政绩,却从内阁升迁到六部的官员了。

在此之后,朱祁钰就不会再开这个先例了,这些话他不会对别人说,但是却一定会这么做。

换句话说,除非高谷一样能够下狠心,平调到都察院,带着右都御史的虚衔,外放出京巡抚,或是自降身价,去当六部侍郎以攒够足够的政绩。

不然的话,他这辈子就只能在内阁打转,无望尚书了。

但是问题就是,高谷想要发现这一点,估计也得是几年以后,发现江渊等人都升迁走了,他还在原地踏步,才会反应过来。

所以高谷未来的仕途目标,就只能是弄死王翱,继任首辅。

但是即便是首辅,也最多只能媲美普通的七卿,和吏部,户部,都察院这外朝三大巨头相比,始终是要稍弱一筹的。

何况,以王翱的手段,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不过,这就不是眼前朱祁钰要操心的事情了。

至少目前,经过这次调整之后,朝廷高层的格局,应该不会再有特别大规模的变动了。

当然,随着陈循的这个变故,朱祁钰原本给内阁划定的格局,也出现了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