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196 篾竹增节(第2/2页)

得此称号,可抵两次郡竞逐赛首名!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这次比赛胜了,郡竞逐赛首名的总次数不是加“一”,而是加“二”。

比如王葛,若这次拼到最后,拼赢了,以后只参加九十七场郡竞逐赛就行了。

“会稽大匠”称号可遇不可求。每年、每大类的郡竞逐赛,只有一次被官署选中、赋予。“篾竹增节”被选中,那今年木匠大类其余的郡竞逐赛都不会有这种特殊奖励了。

言归正传。

考试分三轮。

材料:毛竹。

工具:篾刀。无工具凳。

先说首轮:篾双节竹秆。

规则为:八百人随计时鼓响,同时按匠吏喊的步骤篾竹,淘汰动作不规范者、速度慢者、篾竹失误者。

匠吏在此轮的察验项包含:握篾刀手法、打磨竹节手法、把稳竹秆手法、刀锋楔入竹秆方式、如何维持篾刀沉稳、篾竹剖面的形状标准、深劈和浅劈的区分、转动刀柄的力度、竹裂是否直而均匀、宽窄不一时的发现与调整、手与刀锋距离的把握、青篾和黄篾厚度的首刀和次刀择取……等等。

此轮淘汰人数有规定,八百去三百。准匠师考核场、匠师考核场各淘汰一百五十人。到达人数后,首轮比赛停止。

次轮:篾五节竹秆。

规则为:匠吏不再喊步骤,但五百考生仍要按照上一轮的步骤篾竹。每声计时鼓,代表需要完成到的篾竹阶段。缺乏步骤者,淘汰;完不成阶段要求者,淘汰。

决胜轮:篾九节竹秆。

规则为:考生根据个人习惯篾竹,最先篾到要求的标准竹条数、符合标准者,为胜。

咚!

所有人的心跳都提了起来。

“卯正。”匠吏报时。

还差半个时辰,王葛深呼吸、深呼吸……调整心境,逐渐沉稳。

与此同时,清河庄,王荇已经在榭亭诵了半个时辰的《论语》。书一日不读,就一日生疏。他不能跟别的正式学童比出身,那就拼刻苦、拼学问。

苇亭。

桓真也早起了,借着灶火看了半个时辰的《海岛算经》,从原题到批注,全是一人所写。字体为真书,兼存隶笔横直,有钟元常之风。写此算经者,有可能是郡太守。

若真是郡太守,那这本《海岛算经》的意义,可不仅仅是对王葛完成一项什么任务的奖赏那么简单了。

海岛算经……彦叔提及过,王长豫出现在南江……大量的船肆初建……乡兵大比增加了泅渡考核……贾舍村修的路直通野山江,野山江与南江是相通的……浔屻乡年前修建的津渡……

条条线索连接,一个呼之欲出的答案,令桓真再抑制不住沉稳!因为早先他就听阿父提过,成帝在世时有一愿望,重启因战乱中断的海上丝绸之路!

莫非,到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