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章合一(第3/7页)

陆时章哭笑不得:“你也太好满足了,别人筹备厂子,要这要那,你就一个空壳就高兴了。”

许如意点点头:“要得少限制得少。我还真怕从省厅下来位领导当分厂长,那我就难办了。”

陆时章跟她已经很熟悉了,一听就知道是心里话,但这事儿许如意说的在理,省厅下派的确可以搞好管理,但是对技术一窍不通,在发展初期,很容易变成阻力。

他点头,“什么时候需要,你就直接说。”

然后又问:“说说吧,你这肯定是心里早有准备,恐怕就等着这一纸通知吧。”

许如意跟陆时章没什么好瞒的,点头说:“其实一切就绪,就差通知。这个厂子我不准备做得很大,说是厂子,现阶段其实应该是机床技术服务办公室,配备两名管理者,十名销售,十名技术人员,以及技术工人三十名。”

这就有点太小了,陆时章说:“这么少人够吗?”

许如意点头:“这是我们进入机床行业的一个切入点,本就想着轻装上阵。这个技术服务小厂,一边是连接国内的各企业,为他们的机床提供维修升级改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上次在东阳厂设备升级的时候,我也跟几家国外机床公司聊的不错,他们有意在国内寻找合适的代销商。我们准备成立大集体企业跟他们合作。”

“这样的话,就等于打通了国内外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我们用掌握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资讯,为国内厂家出谋划策,进行设备维修升级改造。又通过我们代销品牌,将无论是价钱还是功效最合适的零配件卖给各厂。”

如果没有东阳厂设备升级改造的先例,许如意这么说,陆时章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但现在,东阳厂那边的刃磨设备十台已经起运,下个月就可以到达夏国进行安装,随后其他的设备也会陆续发货。

他们的的确确用不可思议的价钱,将东阳厂打造成了一个半自动化机床厂。

事实如此,陆时章没有什么怀疑的,“那要是东阳厂这么一个厂子,你们不就得耽误小半年,这才能干多少?”

“我们只是提供技术指导,主要动手,还是依靠各厂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是节省成本,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让他们知道这些零配件是怎么装的,干什么用的,这样以后才便于检查维修。”

“我们更大的精力,将用于以后的机床生产厂,当然,这需要很长时间。”

许如意这话落,就瞧见陆时章看她的眼神略有不同,他感叹了一句:“这自己人和国外人就是不一样!”

许如意就觉得这怎么听着像是从别的地方受委屈了呢,这么心酸无奈憋屈的口气。

果不其然,陆时章紧接着就问:“如果一台设备,你们不使用原厂配件,也可以维修吗?”

许如意现在已经有九成九确定,肯定有事儿。

她立刻说:“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国外的机床也经常会面临这种情况,他们如果在原厂找不到零配件,就会去成件生产厂订购,效果是一样的。”

陆时章点点头,突然道:“你对日本大建铁工所了解得多吗?”

许如意眨眨眼:“您这是有任务?”

这已经很明显了,陆时章压根就没否认,点头道:“是。”

厂子没开,先来生意,许如意自然欢迎,立刻说道:“有些了解,大建铁工所诞生于本世纪初,是一个老牌的机床生产厂,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美国出口机床。”

“咱们国家好像也引进过不少他们的机床,主要用于汽车制造。”

陆时章是真没想到,许如意连这个都知道,他点点头,“对,我们南河也在前两年进口了他们一些机床,我说的问题就是南河汽车厂从大建铁工所引进的一台组合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