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4/5页)

章玉碗反问:“陛下不想那么快立太子,是伤了谁的利益?”

章钤:“严观海?是他做的?”

章玉碗:“不一定,他只是有可能,还有赵党欲孽,谁知道呢?陛下以鬼神之说来定社稷大计时,早该想到有这一天的。”

皇帝可以搞怪力乱神,那别人自然也可以剑走偏锋,用市井百姓最爱的宫闱秘闻来混淆视听。

章钤感叹了一句:“我本以为回到长安了会平静一些,眼看这局面八仙过海一般,倒是更加热闹了。听说严妃跟了陛下好些年,又是如今后宫唯一有子嗣的妃嫔,自从陈皇后被废,她就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这怎么又冒出个新宠来?”

这可就问到刘复擅长的领域了。

他兴致勃勃道:“这新宠,姓杨,世家出身,哦对了,说起来,还是杨园的远房堂妹,勉强也能算华阴杨氏,原本只是宫中女史,据说某日陛下路过藏书阁,不知怎的看见里面整理书籍的杨氏,就召见了她,这一来二去,居然就看对眼了!”

他绘声绘色,眉飞色舞,仿佛亲眼所见。

什么话从他嘴里吐出来,就别有一番搞笑诙谐的意味。

“那杨氏如今已经是昭仪,只要诞下一儿半女,那就妥妥的晋升妃位,再加上她的背景,真要攀关系,也能跟华阴杨氏攀上关系,到时候岂不是要压严妃一头?啧啧,严观海兄妹能甘心吗,不得拼命打压才行,所以现在朝堂上,那些人才天天催着陛下立太子,毕竟严党的倚仗,只有严妃所生的齐王了。”

章钤听完,有些疑惑。

“不过陛下杀赵群玉,不是要打压世家吗,若是将杨妃提起来,岂不是世家又要起来了?”

这问题无须公主和陆惟,刘复也能为他解惑。

“你弄错了,世家不是指一姓一家,这是数百年来繁衍生息延绵不绝的各个家族,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就像赵群玉之前代表世家利益,他反对打柔然,反对举官新法,因为这些事情都会影响世家的稳定,动摇世家的根基,此时他的反对,是代表世家的。陛下扳倒赵群玉,没有把天下世家都一锅端,是因为陛下也清楚,世家过于庞大,根本办不到。而赵群玉之前死死压制着陛下,他只要对付赵群玉一人,也能让其他人忌惮。”

“因此,合作与打压并不矛盾。说不定陛下喜爱杨氏,也觉得她血统要比严妃高贵一些呢,要不然,严党那边怎么如此紧张,这杨妃还未诞下一儿半女,就流言满天飞了。”

刘复从小生在勋贵之家,见多了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看的也远比章钤清楚。

章钤喃喃道:“所以,方良早就看透这一点,才不指望陛下,直接将上邽城内那些高门世家一杀了之?”

陆惟道:“他的法子也没用。他能杀得了一地一城的世家,杀不了南北天下的世家,只要一支尚在,就能繁衍下去,财货田地皆外物,那些家传的书籍学识,族谱宗庙,才是世家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唯有让天下人人都有成为世家的希望。”

他顿了顿:“长公主殿下今日已经上疏,请陛下将新举官法加上梁州与西州两地,在西北扩大推行,同时在三州之地修建州学、县学,鼓励民间设立书院,每招一个学生教满三年,可免一亩地三年赋。”

刘复讶异:“陛下同意了?”

陆惟:“自然,此法能打断世家垄断。形成局面还需几年,但陛下何乐而不为?”

当然,免赋、招生、修学,这些都会带来相应的空子和弊端,也许会让当地原本就有势力的家族出头,那些一贫如洗的平民子弟,也未必有真正的机会,就像当初上邽城里陈修和辛杭的案子,但万事开头难,能开这个口子,已是不易,如果不去做,永远都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