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炁化三清!(第2/3页)

齐无惑沉思道:“一炁化三清,这一炁乃是混洞之炁,在天地未判之前。”

“而今也指得是弟子修持到三花聚顶之后的【一炁】,所谓化三,当是效仿大道衍化万物,化而为三,精气神三者各自分离,各自化作一体,各具功体,道行,如是方可展现出三清之气度。”

齐无惑是根据老者说的这一门神通的修行方式推测出的。

老者抚须而笑道:“无惑聪颖,可是,若是如此,不过只寻常的分身之法门,难道上清不可为之?难道玉清不可为之?难道四御不可为之?为何是吾之独传?无惑虽然聪颖,然终究是推断有谬误。”

少年道人沉思,道:“莫非是传说之中,以一己之力,贯穿过去未来之力,合炁唯一。”

老者复又大笑,道:“哈哈哈哈,此计,小道耳,何堪足道?!!”

“曾经穿梭于岁月之神皆已死于北极紫微大帝之剑下。”

“群星列宿,定住岁月,一剑之下,苍生碎尽,便是烛龙都已重创而去,何况其余小神,说到底,修持修的是唯一,非岁月,无惑此刻是当下,还是过去,是未来?”

少年道人道:“是当下。”

老者复又问道:“若以此问问未来之你,是如何?”

少年道人沉思,道:“是当下!”

于是老者抚须赞叹,道:“修持为一,我若可分而借去过去未来,岂能称之为一?”

“岁月变而吾不变,是大品的境界,又怎么需要吾专门来告知于你呢?”

“不妨再猜。”

少年道人复又猜测了好几次,却皆是错误谬误,于是疑惑不解,复又请问,老者方才抚须笑道:“无惑所言,以一炁而渐化三身之法门,却也是有的,算得上是上品手段,但是也只是身外化身而已,但凡大品之境,多有此类似的手段。”

“虽是上乘,可实则不足以为依仗。”

老者嗓音低沉,低吟道:

“至道无象,无形无名,从本降迹,渐显三身。”

“从起三身,而演三洞,三境三界,凡圣显差。”

意思是那被称之为是无上手段的身外化身之手段,只是这一门功法神通的前提,只是【渐显三身】之境界,至于三身的时候,就要开衍三洞,这三洞之境,不知的人只觉得恍恍惚惚而过,而齐无惑却已知道了。

非常人之三洞,非洞真,非洞玄,非洞神。

亦或者说,常人之三洞,在此地只是一洞,即灵秘不杂,生天立地,功用不滞。

混洞者,天地未判之象也!

大洞者,万物之前也!

只一开篇,就已立意无穷,令人惊惧。

老者复又念诵道:“三身相好,境界垂形,应感天人,同滋嚮象,皆从相好,而植其神,上稟玄精,始成妙用。”

这是修持此法的方法,每一个文字皆是太古灵文,蕴含有极为磅礴的灵韵,少年道人心神皆动,下意识询问道:“敢问,何为三身。”

他不提三清,因为三清这是老师的境界,而非是他的。

老者抚须笑而道:“其之一也,可强称为法体。”

“何为法体?”

“玄徹幽微,真一妙智,清净无碍,上显法体三十六门,应演三洞三十六相,上下相合,彰显七十二相。”

应演三洞,彰显天地未判之理!

老者温和道:“其之二也,名应体。”

“应体显象,三境三界,上下圆明,降气生神,而成灵识,无量功德,福备人天,应感业缘。”

“上显三境三十六天,下应三界三十六帝,上下通应,共七十二相。”

轰!!!

忽而有雷霆大作,似乎是道的本身在冲击着此地!

天地之间压得极低!

仿佛这天地之间一狭缝,唯独这一师一徒两人在此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