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无惑见织女!(第3/4页)

不,不应该啊,明明之前还很正常的……

目前修为再度突破,有了一米二高度的黑熊精坐在那里,像是个馅儿放多了的黑芝麻团子,开始思考熊生,而诸地祇和少年道人闲聊许久,其中一员好奇指着少年背后之琴,笑言道:“先前陶太公说,道长之琴音,可以安心宁神,能渡亡者超声,能令心魔寂灭。”

“在下实在是好奇,今日难得见到道长负琴而出,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机缘,听一听道长的雅乐。”

齐无惑自没有什么不可的,于是解下了这灭佛斩帝之琴,放在青石之上,手指抚琴的时候,已经很少再受到这一张琴本身的影响——因为他很清楚,那位清玉道人也同样,没有靠着自身的位格和技艺去压制这琴的杀性,而是靠着自己的琴艺。

那样的存在,说是不曾压制,就是不曾压制。

若是说谎的话,反倒是一种对他们自己的折辱。

少年道人而今已可以运转法力于琴弦之上,以我之心念抚琴,而不会受到此琴的杀戮反噬,毕竟是一件器物,以道者之心,怎可以被器物所驭?琴音悠扬,仿佛足以荡尽胸中尘埃,于是山神地祇们安静倾听,路过野兽也停止奔跑,只是站在那里。

琴音空旷,回荡于这山川之间,忽有长笛声音,清越而优雅,如同飞鸟之穿林,飞入了这琴音之中,少年道人讶异,却因为太元圣母的教导,感知到了这乐曲之中蕴含的神韵,于是手指微动,琴音一变,和那笛声呼应,如同飞鸟相互鸣叫。

琴音之雅,不压制长笛的清越。

而长笛的清越幽深,却又更加承托出了琴音的雅致。

一曲奏罢,诸多山神地祇都沉浸于这乐曲之中,不能够自拔,少年道人起身,将琴收在背上,一只手握着青铜棍,一只手朝着外面微伸,神色温和,嗓音清朗,却不显得过于的激昂,温和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知道是哪位道友,有此雅兴,来我鹤连山中。”

“不如出来一叙?”

陶太公等地祇微微一惊,却见林间一人走出,为一名女子,却比起寻常男儿还稍高,体态匀称,着蓝衣白裳,木簪束发,眉宇飞扬,五官清冷,袖袍垂落,五指纤长,握着一柄碧玉滴露般色泽竹笛,眸子清淡,微笑温和,道:

“本是来访一人,却听闻小友琴音,不免见猎心喜,于是奏乐相合。”

“冒昧之处,尚请担待。”

她有些惊讶,本来是问过了那老黄牛,那少年的所在,名字和气息。

所以才来了这人间寻找。

只是自鹤连山而下的时候,却听到了琴音之悠扬,堂皇正大,如同蕴有道韵,故而相合一曲,以启迪苍生,只是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能够有人懂得这些乐理,还能够以乐理相邀。

故而来此一见。

又见到那少年道人一身根基浑厚扎实,眉宇平和,周围环绕地祇,又有诸气机轻灵之兽环绕于身边,便知道乃是玄门正宗,眼底便有三分赞赏。

万万不曾想到,这尘世之间,竟也有如此的良才美玉。

少年道人起身回礼,自身的根基和诸多气息都因为灭佛斩帝之霸道和那根青铜棍而有收敛压制,客客气气道:“前辈能孕道韵于乐曲之中,比起晚辈强大许多,这是晚辈的机缘才是。”

变化之后的织女又见那少年人形貌恭谨,进退有度而不卑不亢。

与其闲谈了两句,又觉得无论其言行举止,神态气质,都合乎礼仪规范,难以让人生出恶感,于是也放下架子,放下去寻找那女儿朋友考校之心,陶太公连忙起身让出位置,他虽然看不出这位仙人的真身,却是眼力十足,笑着道:“我们正在闲谈修行的地方。”

“这位仙人若是不嫌弃的话,不如也落座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