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二十三章 浮云蔽日去不返(第2/5页)

罗中夏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下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既然不想担负什么责任,这种能力不要也罢。

彼得和尚看了他一眼,微微一叹,转身迈步走去。

两人沿着一条简陋的乡间土路步行了约莫一小时,转上一条满是粉色、淡黄色野花的山梁,九转八折,最后翻过一道高坡。一过高坡,视线豁然开朗,扑面皆绿,一条山路逶迤而下,如同万绿丛中的一条白线,途中绕过一汪深潭和几簇竹林,弯弯曲曲进入一处四面环山的低洼盆地。盆地依山傍水,盆底可以看到一片高檐青瓦的屋群,正是韦庄的所在。

彼得和尚表情淡然,罗中夏却觉得眼前一清,仿佛被一股清泉洗涤了视线。比起外面世界的天翻地覆,这里却没什么变化,仿佛是五柳先生笔下的化外之境,超脱时间之外。尤其是习惯了都市喧嚣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还像点样子。”罗中夏嘀咕。

韦庄的路是青条石铺成的,起伏不定,宽度刚刚能容两辆汽车对开而过。道路两侧多是砖木结构的古屋,青砖青瓦,屋檐檐角高高挑起,姿态堂皇而宽方。楹联、石雕和碑石比比皆是,点缀在古屋之间,弥散着敦淳之气,比起普通小村多了几分古雅的书香味道。

他们两个走到村口,仰起头望了望石牌楼,上面两个篆字“韦庄”,古意盎然,可惜牌楼旁边还竖起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上面写着“韦庄欢迎您”五个仿宋字,实在有点煞风景。罗中夏正要评论几句,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恰好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与他擦肩而过,纷纷好奇地朝这边望过来,吹两声口哨,还有一两个背着旅行包的驴友对他举起了照相机。

彼得和尚看着罗中夏的窘迫表情,不由大笑道:“罗施主,你莫非以为韦庄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我没想到这是个和乌镇一样的旅游景点……”

彼得和尚摸了摸佛珠:“笔冢吏讲究的是入世修心,红尘磨炼,试想一个人不谙世情、不通世故,又如何能体味到笔灵的神韵?所以韦家从来不关起门来当隐士,用现在的话说,得和这个现实世界同呼吸、共命运,俗称接地气。”

罗中夏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大族:“那诸葛家呢?也讲究入世吗?”

彼得和尚苦笑道:“他们家啊……问题是入世太深。算了,先不说这个,我带你先去见族长。”他扶了扶金丝镜框,不知为什么,这一片本该熟极的家乡之地却让他突然有了另外一种感觉,一种隔膜且不安的陌生感。就连小村静谧的气氛,都显得不太一样。

大概是长途旅行太累了吧,彼得和尚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两人径直走到韦庄的村委会。韦庄村委会设在一个叫作敦颂堂的地方,以前是一个私塾,现在改成了几间办公室。彼得和尚推门进去的时候,一群干部模样的人正在开会,其中一个身穿藏青干部服的老头手夹香烟,一手拿着钢笔,正侃侃而谈。他一看到彼得和尚,连忙把香烟掐了,把钢笔别回胸前,起身对其他人说:“我有个客人要接待一下,你们先研究研究,我一会儿就回来。”

他走出门,随手把门关上,示意彼得和尚随他走到走廊拐弯,这才热情地拍了拍他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等你好久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后三个字倒是真适合你啊,呵呵。”

彼得和尚慢慢后退一步,淡淡一笑:“定国叔,好久不见。”

这个人叫韦定国,是现任韦氏族长韦定邦的亲弟弟。韦定国处事手腕灵活,入世心重,很有活动能力,族内和笔灵相关的事情都是族长韦定邦处理,而一切俗务外事工作则交给了韦定国。他如鱼得水,顺理成章地当上了韦庄名义上的村长,以至于韦庄族内素有“内事不决问定邦,外事不决问定国”一说。只是彼得和尚一直不大喜欢这位叔叔,总觉得和自己秉性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