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明天别再来敲门》(第3/3页)

1949年,十三岁的他被进城的解放军捡到了部队,十五岁去了朝鲜战场,血里火里滚了一遭,他活着从战场上回来了,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遍布全身的13处伤疤。

二十一岁,他在组织的介绍下娶了一个农村姑娘,跟他一样,也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孤儿,夫妻俩相依为命。

二十二岁,他有了第一个儿子。二十三岁,二儿子出生,他升了营长。二十六岁,家里又多了一个儿子。他笑着说:祖宗保佑,人丁兴旺。

二十八岁,国家动员三线建设,他毅然脱下军装告别妻儿去到了贵州的山沟沟里。

1975年,他三十九岁了,三线建设进入了尾声,大儿子要去当兵了,石家又出了一个解放军,他选择调回了家乡。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二儿子考上了燕京大学,那一个星期他喝的酩酊大醉,他的人生似乎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儿子所在部队被敌人伏击,壮烈牺牲。得到噩耗那一天,他静坐在家门口很长时间,没有流一滴眼泪,只说了一句:军人就应当马革裹尸。

1981年,二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被分到了部委工作。回家探亲,在游泳馆溺水而亡。从那一天开始,他变得沉默了。他认为这是老天对他嘴硬的报复。

从那以后,他对小儿子管的比以前更严了,可命运总是无常。

1983年,小儿子处了个对象,因为争风吃醋被人用刀捅死了。

四年之间,送走了三个儿子,老石头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唯有妻子的安慰才能让他平静下来。

儿子走后,夫妻俩相互扶持8年。

1993年,老伴患上了肝癌,求医三个月,最后撒手人寰。

他爱的和爱他的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想去找他们团聚。

可他身上还有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没完成。

1996年,他终于退休了,他终于能去找妻儿团聚了。

隔壁新搬来的欧阳一家在老石头生命的最后时刻带给了他很多麻烦,也带给了他很多的温暖,但这些事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

他并不畏惧死亡,也不害怕孤独的活着。

生存或者死亡的形式对他并不重要,他只是想去见见那些他挚爱的亲人。

老石头的故事结束了,也赚取了无数读者的眼泪。

于华的《活着》,写到最后好歹还给福贵留了头老黄牛。

林为民的《明天别再来敲门》却是满门抄斩,一个活口不留。

看完小说的读者们,哭的死去活来,肠子都快哭断了。

小说发表还没到半个月,《当代》编辑部的一角便被雪花一般飞来的读者来信堆满了。

这些来信当中,夸赞这部小说的有很多,但骂林为民这个作者的更多。

有读到小说结尾彻底破防的读者,在信中大骂林为民是“靠写死角色赚取读者眼泪的刽子手,可恨之极”。

读者骂的咬牙切齿,收到来信的编辑部众人却乐得牙花子都快露出来了。

读者们的爱恨交织,就是对作品最高的评价,也是对刊物和编辑部工作的最高认可。

至于读者看完了小说被治愈,那根本不是问题。

哪个名著不催人泪下?

这就叫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