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有求必应(第2/3页)

郑渊杰15岁当兵,21岁退役被分配到工厂工作,工作的内容很清闲,主要任务就是看水泵,上班按一下绿键,将水源输送到各个车间和食堂,下班按一下红键,关闭所有水源。

一切的改变要从1977年说起,已经和郑渊杰谈婚论嫁的女朋友考上了燕师大。

女朋友成了天之骄子,而郑渊杰还是那个看水管的工人,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在亲人的劝说下,女友和郑渊杰分了手。

失恋的郑渊杰痛苦万分,那段时间正是国内的文学风潮逐渐兴起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通过文字改变了命运,郑渊杰也因此动了写作的念头。

但他很快发现和那些真正的作家、诗人相比,他的水平太低了,再努力也竞争不过别人,于是他决定改换赛道,把目光盯在了他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上面。

数年时间的辛苦创作,让郑渊杰成了国内小有名气的童话作家。

但那个时候的郑渊杰,靠的依旧是作品连载的稿费,收入有限。

于是他找到杂志主编,提出希望可以给自己涨点稿费,主编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怎么证明,是你带动了销量?”

这一句话让郑渊杰呆立当场,无言以对。

其实一般人都能听得出来,这位主编的这句话完全是不想给郑渊杰涨稿费而找的借口。

可郑渊杰不是一般人,为了证明自己,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创办只发表自己作品的期刊。

1985年,他辞去工作,独自创办了刊物《童话大王》,杂志所有作品都由他一人撰写,一个人连载。

《童话大王》创刊后,郑渊杰以每天6000字的速度疯狂输出,一写就是三十多年,直到《童话大王》在2022年停刊。

后世的网文作者跟郑渊杰比起来都弱爆了,在还没有电脑的年代,每天坚持6000字的创作,一写就是三十多年,非天分与毅力齐备,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今是1996年,郑渊杰的《童话大王》和他所创作的那些经典童话故事已经享誉国内,在儿童群体当中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早在93年的时候,郑渊杰的年收入就已经超过了百万元,但因为童话在国内的文学领域存在感不强,所以他的超高收入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李新在出版行业从业多年,这几年又在通俗文学领域厮杀,对于郑渊杰的情况倒是清楚的。

“社长,他的收入可不低。”

“凡事都可以谈嘛,买人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合作不拘于形式,我们国文社不是黑心作坊,只要他愿意合作,条件都可以谈。你重点强调一下,我们在版权开发方面的优势。”林为民叮嘱道。

李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等李新走了之后,林为民思考了片刻,拨通了个电话。

《红豆漫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可是礼部与出版署合作的“5155工程”的成果之一,得给领导报个喜。

礼部领导是国副级,平日工作繁忙,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林为民拿这屁大点的事去烦人家,老同志哪里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你求人帮忙就不能有点耐心?”

林为民在文化和宣传领域是出了名的刺头,但贡献也是有不少的,因此老同志对他没什么架子。

林为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给您添麻烦了,我这也是着急为燕京的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啊!”

老同志跟他聊了几句,最后说道:“等等看吧,这两天应该就能有消息,人家燕京方面的同志也要综合考量一下城市的规划建设。”

“是是是,我明白,给您添麻烦了!”

简单聊了几句,林为民本想挂断电话,人家领导日理万机,他也不好意思占用过多时间。

没想到,老同志抽冷子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写本新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