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终点会在哪里(第2/3页)

但《上帝保佑米国》的出现,打破了国人对于米国这个西方代表性国家的固有印象,而且这种打破是全方位的。

就像庙里佛像的金身,信众们每天都在拜,以为这佛身黄金铸的,灵验无比。

可突然有个小孩往佛像金身上泼了一盆水,金身融化,那不过是一座泥塑雕像,外表刷了一层金粉而已。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有人发现自己被骗,会因此愤怒,也有人认为这是别人故意抹黑、构陷他们心中的自由灯塔,痛恶“泼水”的那人。

《上帝保佑米国》的出版,彻底让林为民站在了国内“亲米派”的对立面。

以前林为民写《燃烧》的时候,好歹还用的是华人主角,批判的集中点也多在资本主义本身。

现在的《上帝保佑米国》,他算是彻底不装了,完完全全的展现出对米国这个自由国度的最大恶意。

为了抹黑和攻击米国,林为民在小说之中无所不用其极,简直毫无底线,丢弃了一个作家应有的操守和尊严。

在国内各大高校的校园里和文化界,随处可见这样的论调,很多对于米国抱有强烈好感的人都对林为民这次的新小说深恶痛绝。

同样的,在这些地方,支持《上帝保佑米国》的人也很多。

但这就跟互联网一样,喜欢的人往往不会刻意去宣扬他有多么喜欢某样东西或某个人,但厌恶的一定会大肆诋毁。

《上帝保佑米国》出版不到十天,在国内所引发的讨论声比林为民以往任何一部作品似乎都要来的强烈,口碑评价也因此完全变成了两极分化。

随着这些讨论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小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让原本很多不看文学作品的人也逐渐关注到了这部小说。

《上帝保佑米国》出版一周时间,首印的100万册销售一空,国文社紧急加印50万册也没顶上一周时间。再次加印,小说总发行量来到了200万册,而此时距离小说上市销售不过半个月而已。

这个速度不仅打破了国内图书出版的销售记录,同样也已经追上了此前林为民的另一部作品《千与千寻》的销售速度。

可是,要知道《千与千寻》在出版之前可是已经连载半年多时间,已经在国内的儿童文学领域打响了名声,拥有了众多喜爱它的读者。

《上帝保佑米国》不仅没有这个优势,反而还因为内容遭受到了国内一部分读者的厌恶,却依旧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庞大的销量,这足以证明这部小说在更广大的读者群体当中是要更受欢迎的。

赵欣最近为了忙《文学故事报》改革以及创办畅销书排行榜的事,每天焦头烂额,今天下午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清闲的时间,她刚进办公室,就听见大家在讨论林为民的新书。

“好家伙,骂的是真狠啊,一点不留面子,不知道的以为总编砸了他们家玻璃呢!”

“总编这回的新书评价可真是大不如前啊,这几天报纸、杂志上全是批判他的。”

“你到底看没看小说和这些评论啊?你以为这帮人真是冲着小说本身来的?”

“什么意思?”

“你看看这些评论内容就知道了。反正我的感觉就是这帮人被总编的小说踩到了痛处,这叫应激反应。”

“不至于吧?我看看!”

赵欣进来给自己泡了杯茶,问道:“又有什么新文章了?”

“还是老一套内容,说总编是胡说八道呗,又说什么吃米国人的饭,砸米国人的锅,没一点新鲜内容。”同事回道。

“不过我看,这次总编受的抨击,可比之前要严重多了。不说别的,以前我记着总编的小说在大学生群体里可是好评如潮,这回有点不行了。我两个学弟跟我说,他们学校现在只要谈到总编这部小说,骂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