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万先生的礼物(第2/3页)

古时御扇分时节,初夏用折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稍凉复用团扇,至折扇而捐矣。

眼下才不过六月中旬,正是用扇子的时候,万先生送的这份礼物很应景,可见是花了心思的。

象牙做的扇子,放在古时候可能真的会拿来扇风乘凉,但放在现代,拿来收藏还差不多。

“这东西太金贵了,拿来扇太奢侈了一点,万一再摔坏了。”林为民笑道。

万先生道:“她小小的娃娃也扇不了扇子,要扇也是你们大人扇,坏了那就是你的事了。”

“你这话说的我都不敢用了。”

师生俩斗了两句嘴,林为民收下了这份礼物。

又过了两天,林为民接到了一通来自意大利的国际长途。

打电话来的是《末代皇帝》的导演贝托鲁奇,他这次是看到了今年斯特雷加文学奖公布十二进五的名单,发现了林为民的名字,特地给他打电话道喜的。

自1988年《末代皇帝》狂揽奥斯卡金像奖以后,贝托鲁奇在欧洲影坛的声望如日中天。

尽管对于大部分欧洲影坛的从业者并不待见好莱坞,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好莱坞的影响力正在全面碾压欧洲影坛。

《末代皇帝》之后,贝托鲁奇的主要工作放在了由保罗·鲍尔斯小说改编的电影《遮蔽的天空》上,该片是贝托鲁奇“东方三部曲”的第二部,而“东方三部曲”的第一部当然就是《末代皇帝》,反正在当初拍电影时林为民是没听贝托鲁奇说过有这么个说法。

《遮蔽的天空》在非洲实地拍摄,耗资五千万美元,期间贝托鲁奇还抽空参与了《意大利十二导演与十二城市》这部电影的拍摄。

这部电影1990年下半年在欧米国家上映,反响平平,既无票房,也无奖项,让贝托鲁奇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末代皇帝》投资几千万米刀,票房不理想,但好歹收获了奥斯卡,靠着后续卖版权和录像带也能回血。

但《遮蔽的天空》是五千万米刀的大制作,票房、奖项双失利,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段时间,贝托鲁奇还在鼓捣他“东方三部曲”的第三部,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西方小孩被认定为H佛转世者的故事。

林为民听着贝托鲁奇的讲述就闻到了一股扑街味儿,这部电影林为民看过,只有一个评价:不好看。

林为民觉得贝托鲁奇已经陷入了偏执,莫名其妙非得搞个什么“东方三部曲”,可实际上三部电影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根本就不挨着,如此生硬套用的结果,只有失败。

他和贝托鲁奇的关系还没好到可以建言人家怎么拍电影的份上,所以林为民并未就电影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跟贝托鲁奇约好了等他去意大利的时候见面聚一聚。

六月下旬,《霸王别姬》剧本初稿出炉。

芦苇三月份接手《霸王别姬》剧本,他虽然生在燕京,但长在西安,《霸王别姬》讲的是发生在燕京的故事,他怕自己在写剧本时露怯,犯一些常识性错误,也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剧本当中的情感,借了话剧《茶馆》的录像带,没日没夜的看,一边看,一边学。

然后又跑到燕京图书馆、中央戏曲学院图书馆查找资料,最后再泡戏曲家协会取材。

历经三个月时间,终于将《霸王别姬》的剧本初稿写成,但很多细节地方仍需要精心打磨。

程凯歌深知这部电影对于自己至关重要,所以对于剧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与此同时,香江那边也传来了消息。

尊龙那个经纪人陈小姐着实是有点东西,把徐枫得罪的死死的,到最后即便是尊龙亲自打电话赔礼道歉也没用,再加上章国荣出演程蝶衣的意愿很强烈,最后确定由他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