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你在骂谁?(第2/3页)

三十岁出头的主编,这应该是目前国文社内最年轻的主编了,哪怕只是副牌社的主编。

通文社以后再继续发展下去,李学刚说不定就是副总编、副社长,甚至是总编、社长。

老程还有几年就六十了,到时候林为民一升,至少能腾出来一个总编的位置,李学刚又是通文社的建社元老,升任总编的可能性很大。

想想未来通文社的一堆位子,国文社不少人眼馋不已。

到通文社当编辑,由原本的“下放”迅速成为“上进”,社里的一些同事蠢蠢欲动。

前段时间林为民跟程早春要了几个人,本来程早春答应的是将几个在校对科实习的大学生分过来。

最近这几天事情却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不少同事私下里找到了林为民,希望可以调到通文社来工作。

要是一个人、两个人来找他,林为民跟编辑部主任打个招呼,说不定就收下了。

可找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个编辑室都有人来找,林为民也没办法做主,只能在开会的时候把情况提出来。

听完他的陈述,几个编辑室主任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手下的人去想跑路,不管怎么说,都是在变相的批评他们的工作没做到位。

程早春这个社长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人才太多,有利有弊,谁不想当领导啊,可位子就那么多,老同志没退休,你总不能把人家从位子上撵下来,年轻人只能等、只能熬。

“依我看,这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国文社每年都要新进一批年轻人,这么多年时间下来,很多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但却没有施展的空间。

现在既然大家愿意去通文社,第一点证明了我们通文社的发展成绩得到了社内同仁的认可,第二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内的人才流动问题。

这几年社会上的诱惑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迟迟无法在我们出版社找到上升途径,说不定就会因此离开,在此之前,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原本我的想法是把在校对科实习结束的大学生分到通文社三人,现在既然有其他编辑室的同事想过去,那就改一下。

拨给通文社四个人,其中一个大学生,其他的三人在刚才为民提到的人选当中挑三个。

这段时间通文社的业绩蒸蒸日上,人手紧缺,多给你们一个人。大家觉得怎么样?”

程早春说完话看向众人,林为民肯定没有意见,想来通文社的全是社里年富力强却没有上升空间的编辑,上手就能用,比大学牲强多了。

其他的编辑室主任们,沉默无言,大家谁都不想第一个表态。

最后是当代文学一编室的李新忍不住了,问道:“领导,想去通文社的人不少,这个人选怎么定?”

“简单,抓阄嘛。”林为民轻描淡写道。

这帮编辑室主任听了那叫一个腻歪,我们上级出版社的编辑要调到下属副牌社去,竟然还要抓阄,你在骂谁?

人要走,他们不高兴,现在决定了要走,要抓阄,他们还不高兴。

尽管不高兴,可他们又不能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几个编辑室主任郁闷之极。

“好了,那就这么定了,统计一下都有谁愿意去通文社的,抓紧时间遴选,腾出位子了正好把新来的大学生分配过去。”

程早春这么说完,几个人更加郁闷了。

能干活的调走了,补上来的得手把手教着干活,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明明几个月前还是个没有一点业绩的下属副牌社,怎么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能让我们手下的大将哭着喊着调过去?

想不通!真踏马的想不通!

不管这帮编辑室主任想得通想不通,人要走是肯定的。

两天之后,林为民领着四个人进到通文社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