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为什么要这么写(第2/3页)

蝶衣是美,可毕竟是男人。

相比之下,还是老男人海瑞更有味道一点。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首演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不提当天晚上首都剧场观众们的反应,光是第二天燕京媒体的反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好评如潮!

超过四家报纸对昨晚的《嘉靖与海瑞》的首演进行了报道,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翌日一早,穆森在剧院同事们那里看到了这些报道。

最近他从燕师大毕业,已经成为了人艺的正式职工。

“根据林为民长篇历史小说《大明王朝1566》改编,人艺青年编剧穆森创作的话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于昨日晚在首都剧场进行首演……”

穆森看着自己的名字被铅字印在报纸上,心情激动,这种感觉与昨天在首都剧场看海报上的署名时还不一样。

这一刻,他真真切切的意识到,林老师拒绝署名所代表的含义。

恰好这时林兆华走了过来,拍了拍穆森的肩膀。

“小穆!要出大名啦!”

确实!

随着《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公演影响力和口碑的逐渐发酵,穆森的名字在燕京的戏剧界和文化界很快便红的发紫。

甚至开始有报纸开始找到院里,提出采访他的要求。

穆森犹豫后,选择了拒绝。

“为什么?”于是之不解。

因为林老师就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这话他肯定不能跟于是之说,他估计自己要敢说,院长就敢喷他一脸。

你敢跟林老师比?

“《嘉靖与海瑞》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个人的贡献并不多。”

穆森的谦虚让于是之欣慰的点了点头,“小穆,你这个心态是对的。不过也不能妄自菲薄,这部话剧你的贡献同样居功至伟。”

于是之越是这么说,穆森越不想接受采访。

林老师都没接受采访,我接受采访算怎么回事?

于是之颔首道:“你能有这样的觉悟也是好事,那这次就算了。等以后你独立完成了作品,我们再接受采访!”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公演,再次在燕京的话剧界和观众群体当中引发了热潮。

尽管林为民并未在编剧栏署名,但没有人会小觑他的作用。

但凡看过原著小说的都知道,《嘉靖与海瑞》这部话剧能够如此成功,与小说的好底子密不可分。

但这些热议和关注跟林为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花了几天功夫,中文版的《燃烧》终于写完了。

恰在此时,林为民接到了来自米国的国际长途。

打电话的是乔森·威廉姆斯。

半个月前,林为民的英文版《燃烧》从纽约达科塔公寓寄出,几天后乔森收到了书稿。

这一个多星期,不仅是他,包括兰登书屋的资深编辑,已经把《燃烧》的书稿看过了不止一遍。

意见很统一,这部小说如果出版的话,可能不是一部会大卖的畅销作品,但作品极具思想性,得奖的概率很大。

林为民的前几部小说,因为是引进的关系,所以几乎和米国文学奖项无缘。

这次《燃烧》的出现,倒是让乔森和兰登书屋看到了一个机会。

出版社的运营逻辑实际上是差不多的,除了赚钱这件事本身,最重要的就是所能创造和产生的影响力。

显然,如果能捧出一位在米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中国作家,对于兰登书屋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事。

只要《燃烧》这部小说能够一两项米国主流文学界的大奖,那么林为民立刻就会摆脱在米国“作品红人不红”的现象。

到那个时候,兰登书屋凭借多年和林为民的合作关系,一定会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