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香江来电(第2/3页)

难以串联起来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你想的太少。假设你要塑造一位母亲的形象,那你就不能光考虑到她是一位母亲,他也曾年轻过,曾经是位少女,甚至是女童。你要理清楚她的成长脉络和环境,才能确定这个人物的性格,她遇到事情可能发生的反应。

铺设情节也是一样,你脑子里有一幅画面。比如两人打架,你肯定想到了两人打架的前因后果,那么再往前一点呢?

除了矛盾的起点,他们各自的经历、性格都会影响到你的创作。

细节越饱满,你的内容才会越生动。”

佟钟贵在林为民说话的时候,身子不自觉的躬下少许,态度恭谨。

听完这番话后,他不禁暗自心折。

“第二个问题,就在于要懂得取舍。你得想清楚,一篇作品,主题只能有一个。所有的细节都要服务于主题,不能跑题,更不能枝蔓繁杂,甚至是头重脚轻。

就比如,你说你脑子里的画面太多。那么你就要问问自己,这些画面是不是都是必可不少的需要服务于主线的?

如果是,那么就留下。如果不是,就不要吝啬,放下它们。如果真的是一条线上的东西,你串联起这些画面和想法一定不是难事。

所以,适当的取舍是必须要做的,把一条最重要的主线理清楚,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添加枝干和树叶,才能创作出一篇合格的作品。”

林为民说完这些,又喝了一口茶水,佟钟贵心悦诚服的点着头。

林老师的这番话如同给他的脑子开了一扇窗,很多想不通的事情一下子就通畅了,心中生出一股迫不及待的情绪,想把听到的这些金玉良言用到创作当中。

“您说的真是太好了!”

“就是一点经验之谈,你能用上最好。要是自己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必迷信。”林为民云淡风轻的说道。

佟钟贵心道:林老师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

两人说了一会话,林为民看了一眼时间。

“呦,马上要闭馆了。”他起身收拾东西。

佟钟贵也帮着收拾,桌上的一部分古籍是没办法外借的,只能在这里看,两人把剩下的书都装进包里,出了图书馆。

林为民要请佟钟贵吃顿饭,佟钟贵却不肯。

“你帮忙,我请客,不要不好意思。”

林为民开车拉着佟钟贵来到东来顺,吃饭期间,林为民关心了几句佟钟贵的生活。

他现在住的是单位分配的单身宿舍,后孙公园胡同的一间平房里,面积才十平。

“我是一个人,有张床就够了。倒是很多老同志,家里人口太多,五六口人挤在二三十平的房子里,像鸽子笼一样。”佟钟贵说着的时候不自觉的带着几分感慨。

林为民也知道这种情况,不光是国文社,其实对于大部分城市职工来说,真正的住房改善,要等到八五年以后单位自建房和商品房大潮兴起以后。

眼下这几年,应该是大家最难熬的日子。

聊着房子的话题,佟钟贵更加羡慕起林为民。

光是稿费就已经是普通人十辈子都赚不来的收入,但凡是涉及到需要分配的福利待遇,人家从来不争不抢,一派超然。

这样没有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的生活,才是他所向往的文人生活啊!

忙碌的生活有条不紊的继续着,新小说的创作因为资料的限制,比以往林为民的创作速度有着天壤之别,速度极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对于相关的历史了解的越来越多,假以时日,混成半个专家也不是不可能。

倏忽来到十二月,中英双方在燕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告香江将于1997年回归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