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就俩字,专业(第2/3页)

最后商定,三部小说将在明年三月份以前先出版第一部,其后以每三个月一部的频率出版。首印册数分别是《有话好好说》三万册、《情人》五万册、《追凶》五万册。

从首印册数上,不难看出新潮社对于这几部小说的期许。

实际上,相比于往届直木奖得主在获奖后的待遇,林为民作品出版的首印册数已经相当保守了。

首印册数最低的《有话好好说》居然和当初《霸王别姬》首印时的印数相当。

新潮社也不傻,林为民是国外作家,别看一部小说在泥轰受欢迎,但其他作品万一在泥轰国内水土不服呢?

版税给的高,但印数低,即便亏本也亏不到哪里去的,赚了就是真赚了。

谈好了小说出版的事,林为民特地请了长谷川次郎在燕京饭店七楼的谭家菜吃了顿饭,算是庆祝合作成功。

吃完饭,林为民便把长谷川次郎扔在一旁,反正他身边跟着外事人员和翻译,公事都谈完了,剩下的就不归自己接待了。

国庆第二日,睡了个大懒觉。

嗯,假期结束了。

在不需要促进消费的年代,假期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国庆假期刚结束,林为民上班便收到了一份国际信件,本以为是阿瑟·米勒的,没想到居然是马克梦寄来的。

来信的目的除了叙旧,除此之外还给林为民寄了一本米国版的《套马人》。

这部小说上个月才在米国上市,马克梦在信中说这是他前一阵逛书店的时候发现的,特意买了一本给林为民邮过来,留作纪念。

林为民摸着米国版《套马人》精致的书封,心中感慨,老马有心了。

他正给老马回信的时候,就听见楼上似乎有动静。

“什么情况?”

同事们也听见了吵闹的动静。

大家忍不住来到走廊上听动静,林为民则不然,他嗖嗖嗖的跑上楼。

反应之灵敏,动作之迅捷,令众同事愕然。

办公楼的隔音是很差的,争吵声回荡在走廊当中。

林为民越过招待所的那些房间,来到了《新文学史料》编辑部的门口。

《新文学史料》是社里在78年创办的刊物,办这份刊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作家们发表回忆录提供最主要的平台和渠道,让老作家们把亲身的经历写下来,进而起到保存史料的作用。

此时编辑部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其中有三楼隔壁两个编辑部和装帧设计部的同事,也有同在三楼来改稿的作家们。

林为民挤过去朝办公室内望了一眼,只见一脸怒不可遏的牛瀚正揪着一个中年人不放,挥舞的拳头不断被一旁的程早春拦着。

仨人林为民都认识,牛瀚是社里老资格的编辑了,同时也是诗人和作家,现在不仅是全国诗歌协会的副会长,还是文协的名誉委员。

他前两年已经退休,但因为社里人手不足,又被返聘了回来,担任《新文学史料》的主编。

《新文学史料》在行政上是属于现代文学编辑室管理的,但实际上有相当的独立性,程早春是现代文学编辑室的主任。

现代文学编辑室,国文社的重要编辑室之一,前身是迅哥著作编辑室、五四文学编辑组,听这名字就应该知道,这个编辑室负责的基本都是五四以来重要作家的著作。

而被牛瀚揪着的中年人名叫吴世明,是《新文学史料》的编辑。

“混蛋!王八蛋!”

牛瀚年过六旬,但脾气仍暴烈如火,手脚被程早春拦着,嘴上喝骂不断,同时挣扎不断,看样子不给吴世明来几拳他是肯定不会甘心的。

吴世明这个时候已经被吓傻了。

林为民左右看了看,挤在门口的同事们看热闹看的无比欢乐,丝毫没有劝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