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伤人先伤己(第2/3页)

不过林为民后世也是看过网上那些胡乱解读《让子弹飞》的文章的,所以在写小说时,他也把当中太过敏感,容易让人误读的隐喻都进行了删改。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眼中都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因为作品,而是因为看作品的人……”

佛家有个专有名词,叫“打机锋”,通俗点说就是扯瘪犊子,大概就是林老师现在的状态。

一通长篇大论发表过后,佟钟贵一脸心悦诚服。

通过这次的谈话他心中大受启发,林老师在创作《盗官记》这部小说时,可能在脑子里想了十分,但下笔后变成了七分,写完删删改改也就剩个五分,再到我们这些作为读者的阅读过后,大概也就能理解三分林老师的用意吧。

这并不是林老师的笔力问题,而是顾及到了读者们的感受和外部环境。

林老师的想法果然不是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能够揣度的!

跟佟钟贵的偏听偏信相比,编辑部的老油条们可没那么好忽悠。

林为民越是解释,大家越是笃信。

这小子要是为了骂人,绝不会花那么长的篇幅写这么一部小说的。他骂人归骂人,但其中肯定有深意。

大家可是不止一次从林为民的口中听到他念过老人家的诗词,姚淑芝和柳荫去林为民家之后,还说起了林为民家客厅墙上挂着的那首老人家的《满江红》。

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大家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

林为民应该就是老人家的狂热信徒,写《盗官记》这部小说,要骂那帮攻击抹黑他的人只是表面的原因,他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普及老人家的思想。

啧啧,这小子,别看表面嘻嘻哈哈,真是心思深沉啊!

与此同时,燕京师范大学食堂内。

“这个武举人,你们觉得是谁?”张建军问道。

一个小眼睛的男生沉吟着说道:“我觉得,表面上林老师应该是在骂之前在报纸上发文攻击他的作家吴锐平,吴武读音差不多嘛。

不过要是真细究的话,这个武举人应该代表的是前清的那些官僚和军阀阶层,有武力、为人狡诈,同时又想四面讨好,谁都不得罪,心怀鬼胎,谁当权就为谁服务。”

小眼睛男生的分析让大家听的频频点头。

“那黄四郎呢?”

“这还用问吗?林老师这是骂《文学评论》呢,黄四郎家养了两条狗,一条叫公道,一条叫民心。嘿嘿,你们还记得《文学评论》上那两篇文章不?”

众人嘿嘿笑了起来。

“那背后的隐射的人物呢?”

“还能有谁,常凯申嘛!小说里写,黄四郎曾经是革命者,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

“不对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袁宫保。窃取革命果实,表面民主,实为专治。”

“我觉得袁宫保不太合适,常凯申能对上号的地方太多了,你看……”

说着说着,有两人就抬上杠了,其他人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边看边吃饭。

在《盗官记》发表后的这段时间内,这样的场面大家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也参与无数次了,却总是乐此不疲。

最后等两人都说累了,饭盒中的食物也都凉了,才停下来。

张建军这才感慨道:“林老师这部小说,真是越看越觉得博大精深啊!”

此时又有人反驳道:“谁说这部小说是林老师写的来着?人家作者明明叫张牧之!”

众人听完都露出一副不怀好意的笑容。

张建军恍然道:“对对对,张牧之,张牧之,你看我,都糊涂了!”

众人再也绷不住笑容,哈哈大笑起来。

明明要写小说骂人,却偏偏要用笔名。小说里那么多人物都用的是化名,偏偏一个被冤枉死的“六子”却要用自己的名字,这是在纯纯的恶心那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