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好看才是最重要的(第3/4页)

“现在国内,真正有实力的大概就是我们燕京人艺和沪上人艺了,每年固定几出戏,时不时还要炒个冷饭。至于其他的地方话剧团,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排出叫好又叫座的剧目并不多,剧本是个最大的问题。”

于是之担忧的说道。

这几年,国内的文化界发展一片欣欣向荣,话剧界也受到了很多益处,但跟别的行业的大发展相比,话剧的发展仍显得有些不足。

“总不可能一蹴而就,话剧这种艺术是需要土壤来培养观众的,急是急不来的。”林为民道。

于是之点点头,“是这样。行,那就这么说定了。《触不可及》的剧本,我就通知之江那边用了,回头我让他们那边给你汇稿费单。”

“好,都听您的。”

从人艺出来,林为民碰见了正跟梁冠华混在一起的韩壮壮。

这小子,怎么整天只知道跟男的混在一起?

“老舅,晚上请冠华去家里吃饭啊?”

“行啊,你做饭。”

韩壮壮拍胸脯,“没问题!”

这两个吃货进了家门,林为民家的米缸遭了殃。

吃饭的时候,韩壮壮说道:“老舅,你有空帮我写个剧本呗。”

林为民眼神斜视他,那意思大概是,小伙子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

老舅千字十二块钱的选手,你让我给你写剧本?

“让我给你写剧本干嘛?人艺的戏不够你们演的?”

韩壮壮道:“可我混不上角色啊,就等着人家分配了。冠华更惨,他就是个训练班的学生,只能排排学生作业。老舅,你给我弄个剧本,让我俩过过瘾呗。”

“我写了你们也登不了台。”

“我们自娱自乐。”

架不住韩壮壮的央求,林为民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不料韩壮壮又开始提出新的要求,“老舅,我觉得我们这个剧本最好设计成双主角。你可以写我跟冠华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滚!”

给点颜色就开染坊,说的就是韩壮壮。

“不写就不写呗,骂啥人啊。”韩壮壮拉着梁冠华缩着头躲了出去。

林为民无奈的摇摇头,他来到书房,既然答应了韩壮壮,满足一下他的愿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韩壮壮和梁冠华,一个是演不上戏的演员,一个是训练班的学生,林为民可不打算给你们写什么正经作品,弄个小品就够了。

小品,最初是演艺单位为了考察学员学习进度而设的项目。

在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节联合晚会上,严顺开表演了《阿Q的独白》,首次运用了“小品”这一表演形式,伴随着第一届春晚强大的影响力,小品也成了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要说林为民看过的小品那可太多了,随便拿出来一部都是精品。

他搜寻着记忆中的那些作品,距离现在太远了不行,得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

角色的演员痕迹太重了也不行,就像陈小二那些个小品,主演要不是他,能有那么多笑声吗?

想来想去,林为民想到了一部小品。

要说那些年春晚舞台上,那位小品演员最没有存在感,黄宏老师绝对能排的上号。

他演的那些小品,你就感觉换个人演也不会有观众发现。

《杨白劳与黄世仁》,属于故事新编的类型。

将原本家喻户晓的样板戏,改成了小品,因为时代的变迁,黄世仁和杨白劳的位置发生了对调,矛盾冲突也因此产生。

两个主演的戏份旗鼓相当,不过分强调演员的个人特质,又是戏中戏,拿来给韩壮壮和梁冠华两人练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作品了。

林为民也不记得春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烂的了,但至少在童年时,它带来了所有国人无数的快乐,现在还能给自己提供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