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页)

没有伤口。

他气色看起来也比在澄县时好了不少,脸颊与嘴唇总算有了点血色,不似以往那般,苍白如纸。

孟子冬松了口气,此时此刻才终于放下心来。

毕竟裴谨修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性格,他就算受人欺负,被人针对,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不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会忍着不说,就好像他不在乎的伤害通通没发生过,他能忍过去的伤害更通通不算伤害一般。

孟子冬有时候觉得裴谨修这样的性格也挺好的,势如破竹,百折不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孟子冬当的是小学老师,正是因为见过太多太多的小孩,他才觉得裴谨修并不正常。

裴谨修活得似乎很好,永远冷静克制,从容不迫,无论发生什么都能面不改色,淡定沉稳,但人不可能只往一个极端发展,既然别人的讨厌憎恶他不在乎,那么别人的关心呵护他一定也不在乎,只是会出于本能的礼貌表达一下感谢。

孟子冬不知道支撑裴谨修的力量到底是什么,但这样活在世上,小小年纪就与人世间所有的七情六欲都离得很远,似乎唯有一种虚无空洞的孤独萦绕身侧。

光落在他身上,也像落在万古不化的雪山寒冰之上,虽灿烂闪耀,却冰冷至极。

孟子冬只是一个小县城的语文老师,他自己没有太高的追求,对学生更没有,比起裴谨修过得好,他其实更希望裴谨修能过得快乐。

但裴谨修怎么看都离快乐十分遥远。

这些话最终还是没说出口,孟子冬偶尔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文人矫情病犯了。他是真把裴谨修当小孩养,太过关心,自然总是疑神疑鬼,操心不断。

孟子冬乐观地想,高中还有两年呢,说不定高考毕业时,裴谨修的性格就能有所改变。

寒来暑往,两年的时间就在澄县到瑜城的反复奔波中,匆匆结束了。

裴谨修的高中生涯过得十分平静,他年纪太小了,班上的同学普遍比他大四岁左右,因而每个人都很有当哥哥姐姐的自觉,对他礼貌客气,很是照顾。

他不怎么和班上的人说话,性格也如初中那般,沉默寡言,冷淡孤僻。

他个人倒是比起之前长高了不少,但是在一众一米八里还是矮矮的,脸也还是小孩模样,青涩稚嫩,人群中,显而易见的与众不同。

可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再没有一个人因这些不同而攻击孤立过他,或许因为瑜城三中里的学生本来就来自北河省的各个市县,大家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虽偶尔会有一些小的矛盾争执,但从没出现过澄县那种恶性校园霸凌的情况。

两年高中生涯,裴谨修再次坐实了天才之名,凡有考试必是第一,声名赫赫到整个瑜城三中都如雷贯耳了。

高考之前,不仅孟子冬与胡悦专门来瑜城接他回去,他高三所在班的班主任李萍也会陪他回澄县准备高考。

裴谨修虽然已经离开县一中两年了,但县一中永远视他为学校最得意的学生与最大的骄傲。

此次裴谨修恰好就在县一中高考,三年前宿舍那场惨剧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县一中校方灵魂里。为防意外,校方效仿中考,每天车接车送,安排了比中考时还多的体育老师陪同等候。

程浩锋和丁龙等一批人恨得咬牙切齿,眼眶充血通红。可再恨再不甘心也没办法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裴谨修好似衣锦还乡一般,被人群簇拥着,不容阻挡地走进高考考场。

两天后的下午,高考正式结束。

送班主任李萍到了汽车站,临别之时,微风和煦,阳光斑驳,树影婆娑。

全都考完之后李萍终于问他感觉如何了,裴谨修点了点头,很客观地评价道:“都会。”

李萍这下笑了,如释重负道:“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