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九章 造舰狂潮,赤联国家制造中心(第2/5页)

隔几天才能吃上一顿新鲜蔬菜和肉,脸上的气色跟顿顿吃的人明显不同,更谈不上烹饪技巧以及对茶、咖啡、果酒之类饮料的讲究,掺和不进其他人的基本话题里……

穿的是自动织衣机织造的衣裤,不仅面料粗糙,颜色和款式也是最朴素和简洁的,站在大街上大家都会关切的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在这类“低保”家庭里,小孩子有学校照顾,彼此间没什么差距,大人就不好意思露面了。

但只要劳动,哪怕只是扫大街,情况就会不同了。

各个城市的清洁工每天工作八小时,一个月就有四十个贡献点。开公共班车的司机,一个月八十贡献点。增加一个住宅单位,只需要两到三百贡献点。

服务中心联合各个公社公会举办的培训中心都是免费的,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参加培训,两三个月就能获得从事另一门职业的入门证书。到时候即便是留在培训中心当兼职讲师,每个月也能有几十个贡献点。

清洁工是身无所长的平民最基本的工作岗位之一,绝大多数平民会在一年之内换到更高级的工作岗位。其中机械制造是门类最多,从事人员也最多的行当。平均一百二十贡献点的月收入,足以让四口之家过上体面的生活。只是兼职的话,也胜过专职的体力劳动。

今天拥挤在这里的大群平民,的确是为了贡献点而来的,但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贡献点。

对没有超凡力量,无法参军和从事其他高级工作的平民来说,或许还没什么报效国家的概念。但保卫国家就是保卫自己现有的生活,这种粗浅道理他们是懂的,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用劳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赤联国家服务中心总计发布了二十万个国家制造工作岗位,却有接近六十万人竞争。很多人都有更轻松收入也更高的工作,甚至有不少超凡者,由此可见赤联的民心。

人群中不少人还讨论着自己的签名,每架战机每艘战舰的每个部件,包括每块蒙皮上都会有提供质量追踪的数字签名,在文艺宣传部门的推动下,这个签名发展成一种荣耀记录,居然成了吸引大家参与劳动的亮点。

被这样的氛围包裹着,三个局长穿过传送门来到泽塔区,置身广袤的禁魔区域时,心中依旧流动着灼热的气息。

“中央总是有先见之明啊,每一步都能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

坐在斥力车上,赫尔普感慨的说。他也是最有资格抒发这种感慨的人,当年总枢机和蓝龙带着他一同开启航空事业的探索时,现在的情形恐怕早就在预想中了。

当然,那部开创了航空事业的飞行器就不要提了,每次记起那玩意的形状,赫尔普总是忍不住咳嗽。

“还不是被逼的……”

晚辈卡塔蒙也终于有了站在高处纵览来往的气概:“忽略那些分散的工坊,只算红石的舰队城、散塔林会、萨其顿的天使城、瓦伦丁的圣阶城,还有狮王城的飞舟区,曙光帝国就有接近两百万人在从事飞舟和战舰的建造,这都快到我们赤联人口的一半了。”

“我们也是靠了智灵、自动生产线再加上辅助机械化生产,还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制造流程和生产管理,才能让二十万不到的工人在生产效率上超过曙光帝国。”

哈莱姆补充:“这二十万工人只有十分之一是专职的哦,其他的全是兼职。”

玛克辛·哈莱姆原本是跟米哈伊尔同期扬名的人物,不过自从哈莱姆发明了魔导机枪后,他的兴趣就从魔导枪转到了机械领域,后来退出科研机构,创办了机械公社。

机械公社发展走入正轨后,他又回到了国家部门,参与筹建国家制造中心,目标是打造专门服务于国家总体需求的机械加工体系。

简单的说,这就是一座超级工厂。国家需求的各类机械设备、军事装备以及不考虑个性化需求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物资,都由这座超级工厂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