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与天长谈(第2/3页)

一人之力,实在不易。

宋游闭目宛如坐定,默默思索着。

直到感觉到有人为自己披上了一件纸裘,肩膀上传来的触感是一只小手,当他睁开眼睛时,仙鹤已然落了地,就在一片高山的山腰,远处竹林之间隐隐可见村舍的影子。

三花娘娘给他披好纸裘,还系好了束带,系得紧紧的,严肃的一张小脸像是很会照顾人的样子,见他睁眼,则对他说:

“天上太冷了,你穿厚一点,暖和,暖和舒服。”

“多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

“到了吗?”

“没有到。”三花娘娘说道,“是白鹤不聪明,分不清方向,飞着飞着,就要落下去,找人问一下到哪里了。”

“……”

宋游又闭上了眼睛。

此后半天行程,几乎都是这样。

三花娘娘已然今非昔比,知道平州在哪个方向,然而一州之大,想找一座山何其容易,而且飞在天上看见的东西还和地面上不一样,同一座城在地上和在天上长得都不一样,没有官道指引,也没有路牌,飞得还快,稍不留神就容易走歪走过。因此三花娘娘经常会停下来,避开城池和居民聚集以及视线开阔之地,在离村舍远远的地方停下来,变成猫儿飞跑过去,再化成人形问路,或者让燕子去问路,问清再回来,继续骑着仙鹤向着长生县云顶山的方向飞去。

饶是如此,地面上也有很多人看见了天上飞过的仙鹤。

仙鹤实在太大了。

哪怕是在尊者山时,天宫接引新神,所用的仙鹤比起它来,也只像是一只小麻雀,即使飞在云中,身影也会时隐时现,稍稍低一点,就会在地面上投下巨大的影子。哪怕尽力绕着村城,也常常被人所看见。

平州本来就多仙神妖鬼传说,民间此类氛围也重,百姓都很喜欢谈论这些,如此一来,恐怕又要多一些传说了。

次日清早,云顶山被雾笼罩。

镜岛湖平静无波,倒映着天上细小如鱼鳞一样的积云,也倒映着鳞云之上飞过的一只巨大仙鹤。

只有少许泛舟湖上、亦或是乘舟穿过镜岛湖前往云顶山下,又低头赏湖或是抬头观云的人才得以看见,一时不免惊呼。

云顶山上正是雾重重,铁索随风晃动,传来清脆的声响,山顶没有雾,也没有人,兴许昨夜有人到了这里,清早已下山去,也许昨日并没有不惧山高路险的登山者到达这里,自然也无缘得见仙鹤的风采。

仙鹤乘风而来,直达云顶山巅。

山巅清明,没有雾瘴,也不长草,唯有无数被风侵蚀的摩崖石刻,记录着曾经在此居住的古老仙人。

尤记得当时宋游初到这里,天时地利与人和,处处精妙至极,玄妙之间他与天地相通,与山水感应,与古老的灵韵对谈,一夜便是一年。

这里对他而言无疑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如今要与天长谈,自该选到这里。

……

山下不断有人登山。

一个遇仙的传说,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一篇《云顶遇仙记》,让本就名声在外的云顶仙山又添一层仙气盛名,不知多少人慕名前来。

不断有人沿着小路往上,怀揣着寻仙问道的虔诚与心情,十几年间,将小路也踩得宽了不少。崔南溪的《云顶遇仙记》中的梨树仍在,当地官民甚至在这里修了一间亭舍,给登山人休息,过往之人无不在此驻足,朝它投去目光,甚至有人伸手去摸,将枝干摸得光滑透亮。

正是梨儿熟的时节,树上硕果累累。

石足县的新任知县也是慕名而来。

当年那位崔南溪来此登山、在此遇仙时也正是石足县的知县,这让他颇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一路往上,四季轮转。

山势越来越陡,越来越难爬,时而碰见从上方折返回来的人,摆手告诉他,山上的路被夏末的雨冲断了,时而又有人惊慌失措的往回跑,告知他在山上遇见了豺狼虎豹,走到后边,甚至有人遇见了山魈鬼怪,虽未伤人,也把人吓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