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余州人好吃蛇鼠(第3/4页)

“不必了,我自己去就好了。”

“三花娘娘帮你去吧。”

三花猫说着就已经变成了人形。

“三花娘娘的好意我心领了。”

宋游瞄着她那闪烁不已的眸子,语气淡然,往前走去。

往前大概二里地,有一片村落。

村中有人带着农具行走,有人三五聚成一团歇凉聊天,竟还有书生坐在屋前苦读,看见宋游一行人,都好奇的扭头看他们。

宋游找了一个坐在门前看书的书生,走上前与之行礼问好,这才问道:“在下姓宋名游,乃是一游方道人,不知此地是何郡何县?”

书生闻言也连忙放下书,与之回礼。

“在下姓徐,名秋月,回禀先生,此地乃是余州刻郡扶摇县,和帛州交界,先生从哪来,要去哪?”

“在下从阳州、帛州来,游历天下,大抵要去长京。”宋游说道,“行至此地,水囊也空了,干粮也吃完了,腹中饥饿,不知可否向足下讨一些水换一些干粮,没有干粮,换些米面亦可。”

“水倒是可以……”

徐姓书生不禁面露困窘之色:“然而莫说便于先生携带的干粮,就是米面,徐某家中也没了存粮,还等着地里的燕米熟了救命呢。”

“那便谢过足下的水了。”

“无妨无妨……”

书生连忙卷起书,领着他进门。

家中有个水缸,也快见底了,当书生拿起瓜瓢,给宋游装满水,差不多就真的见底了。

“先生见笑。”

“清水甘冽,亦是足下辛苦打来的,不敢见笑,只敢道谢。”

“今年是个鬼年,流年不利,到处都不太平,不是闹山贼就是闹邪物,尤以我县最盛。家家户户都过得紧巴巴,路上茶摊也开不走了,先生若是想换些干粮米面,恐怕只有到城里去了。”

“不知城中还有多远呢?”

“由此往前,还有四五十里。”

徐姓书生说着顿了一下,不禁上上下下打量着宋游一行。

道人样貌年轻,说话却老成,手中一根青玉竹杖,身后一匹没有缰绳的枣红马,竟还跟了一只燕子和一名女童,倒也新奇。

那女童漂亮得不似凡人,干净得也不像远道而来的人,此时正仰着头,一眨不眨的盯着他挂在房梁上的几只烟熏耗子。

这一行看起来并不普通。

书生心意一动,不禁问道:

“先生可会除妖之法?”

道人还没有说话,女童便从房梁上收回目光,率先回答道:“我家道士最会除妖了!”

“当真?”

书生依旧看向道人。

“实不相瞒,在下原先是最会除妖的,不过如今有了我家三花娘娘,在下便是第二会除妖的了。”宋游如实答道。

“既是如此,徐某倒可以给先生指一条路。”

书生看向宋游和女童,若有所思:

“徐某有个远亲在城内,也是扶摇县的一个大家。听说今年以来宅中闹了不少怪邪之事,请了不少民间先生来看,然而不仅作用不大,反倒怪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闹得宅中十分不安宁。徐某只是他们八竿子勉强打得着的一个远亲,却承蒙他们资助读书,心中十分感激,听闻这等善人却逢此怪事,徐某也很着急,然而却帮不上忙。今日偶遇先生,想也是缘分,若先生真有除妖的本领,便去徐家府上碰碰运气吧。以扶摇徐家的品性,就算先生除妖未成,多半也会给先生准备一些精致干粮,省些银钱了。”

“扶摇徐家?怪邪之事?”

“先生真有本领的话,去城里随便找家商铺,问问徐府在哪,没有不知道的。届时什么怪邪之事,也自会知晓。”

“那我们便去看看。”宋游笑了笑,拱手行礼,“也多谢足下了。足下读书刻苦,又知恩图报,愿足下早日金榜题名,直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