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那猫生呢?(第2/3页)

鲁知县忍不住夸耀一声。

席间一直谦逊的道人听了,却只是微微笑,点头说了句:

“确实。”

随即跟着他回房休息。

海边温差大,白天燥热,晚上却十分凉爽,宋游只用猫被搭了肚皮,不盖被子,躺在凉席上,便是美美的一觉了。

鲁知县为官勤勉,大清早便已为他找来一名在户房工作的土人胥吏,岚安县的收入船渔业占大头,鲁知县仿照内地许多商业大县的制度,在县衙内专门办了一个船渔税的办事房,这名胥吏便从事相关事情,对渔船买卖的价格十分熟悉,一见面就问宋游要买多大的船。

宋游本想买一艘稍微大一点的,也不是多大,就和隐江和柳江上自己乘坐的船那般大小就可以了,方便把马儿带上去。

只是后来一想,一来自己生于逸州,并不会划船,船大了不用法术怕控制不了,二来海上风浪远非内地江河能比,枣红马虽超凡脱俗,可让它站在一艘将将能站下的小船上,承受大海的风浪起伏,也太难为它了,于是又改口,只买一艘能装下自己的小船即可。

“这个好办!”

土人胥吏立马开口说道,口音很重:“我们这边最不缺这种小船,莫说旧的,买新的也不贵,好买,好买。”

“只买一艘旧的、结实的即可。”

“好买,好买!”

“那便多谢足下。”

“嘿嘿……”

土人胥吏不知如何回答,便咧嘴笑。

鲁知县一路将他们送出县衙,拿出自己以前用过的钓竿赠予他们,又拿出半吊铜钱想赠予他做盘缠。宋游如今实在不缺钱,便委婉的谢绝了银钱而收下了鲁知县赠予的斑竹钓竿、鱼钩鱼线,算是相谈不错的友人的送别礼,留个情谊。

随即宋游带着枣红马与三花猫,跟随这名土人胥吏一路出城,往海边走。

在山上已能看到大海,却也只能看到一条线,如今走起来,差不多走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来到海边一个较为热闹的渔村。

“这里我们土话叫贡儿多,意思是说这里的人很会造船,知县大人来了之后,给它取名叫船村,让买卖船的人都在这个地方来买卖,现在这里全部是造船的和卖船的。旁边那个村子就全部是卖鱼获的。”土人胥吏指着前边说道,“县衙有人在这边,在这里买卖船,不会被骗。”

“知县好本事。”

“我领你去。”

宋游便跟着他去逛了一圈。

这里果然有很多卖船的,虽不像传说中阳州海外那般繁华,却也是大大小小的船都有,不过最多的还是渔民常用的小渔船。

胥吏替宋游选了一条挺结实的二手小木船,一丈多长,四尺来宽,花了三两六钱银子。

拟了契约,按了手印,交了税钱,买卖成交,便受官府保护了。

“多谢足下。”

宋游拿出刚刚称重剪下来的一点碎银子,粘在腊上,不足一钱,恭恭敬敬递给胥吏,算作人家特地外出跑一趟的辛苦费。

这也不算歪风邪气。

在这年头,衙门胥吏在本领之内职务之外为你提供一些便利,而你给点报酬,是很常见的事,也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之一。

胥吏很自然的接过,道了谢,还大致给他讲了下划船的技巧,随即站在岸边,看到他已经能划得走,这才叮嘱他一句:“海上风浪大,你这个小船一定要看好天气,要是变了天,就要回来,不然一下子就被打翻了。”

说完他才与宋游告辞,回了城去。

此时太阳也慢慢落下来了。

海边的落日又大又圆,挂在天边,是一个巨大的黄色光晕,照得海面波光粼粼,许多渔民都出海回来了,将船靠岸回家。

宋游则还漂在海上,海浪一层一层的拍打岸边,要把船也往岸边推,而他面带笑意的对三花娘娘说:“我们也有一艘属于我们自己的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