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除夕正好除疫(第2/3页)

于是便对他说道:“今日明德五年腊月三十,已是除夕了。”

“啊……”

僧人不禁一愣,随即也感慨万千。

“竟是除夕了!”

“除夕除疫,正好应景。”

“却是没有除完……”

僧人眉目间仍有些忧心,掰开手里的馍馍,随手放下,想递给猫儿吃。

然而猫儿只是低头嗅了嗅,看他一眼,便果断扭头,转向道人,吃起了道人手上的肉干,一边吃,还一边回头瞄向僧人。

“大师何时离开?”

“也是今日。”

“那便正好同行。”

“哈哈。”

“快吃吧。”

宋游又将肉干与血肠分给剑客。

肉干就是很普通的风干肉,血肠则似乎是寒酥的特产,多半也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得起的东西了,只是他是外地人,不太能吃得习惯。

宋游几口喝完了肉粥,将血肠分给了病迁坊中的老年人,回到屋子,收拾好行囊,便与僧人一同,准备离去。

一时病迁坊热闹了起来。

道人与僧人住在病迁坊中间的一间屋子,从这里到坊口也就几十丈远,却聚集了不知多少病患,且越聚越多。

但凡还能走得动的,都聚在了两旁,沿街相送。

“先生要走了吗?”

“大师今后去哪?”

“多谢先生和大师啊……”

“先生是神仙下凡啊……”

“大师乃是真菩萨……”

“小人给先生和大师磕头了。”

“先生和大师大恩大德,老身怕是这辈子也报答不了了。”

杂乱的声音在两旁此起彼伏。

僧人和道人表现不一。

僧人会十分耐心的一一回复,告知他们自己为何要走,之后又去哪里,安抚他们的心,又与他们一一道别。若遇到有人行礼,逐一回礼,若遇到有百姓下跪磕头的,都连忙去搀扶,不厌其烦,不辞辛苦。若遇到有人解下身上的首饰赠送,则统统回绝,反倒将自己早上没有舍得吃的菜包子送给了一名染病不久的幼童。

道人则要安静许多,只迈步从中走过,用一双平静的眼睛看着两旁的百姓,体会着这一刻,若有所思。

这真是他少有经历的场景。

道路终究不长,走得再慢,也没有多久就到了头。

“阿弥陀佛,外面天寒,勿要久留,还请回吧。”僧人转身站在病迁坊门口,面对众人,双手合十,深深施礼,“贫僧便先行一步了,愿在场的诸位施主都能得以痊愈,佛祖保佑,今生无病无灾。亦无需多念,天地之大,行善自然同心。”

“在下也告辞了。”

相比起来,道人的话要简短许多。

两人先后转身,一个十分果断,一个一步三回头,都渐渐离开了此处。

……

即使是除夕,寒酥街上依然清净,路上还留着昨夜的雪。

道人与僧人缓步走在前边,剑客与两匹马跟在后头,三花猫比较自由,时前时后,这里闻闻那里嗅嗅。

让人感到安慰的是,虽然大部分街面上都是雪,可也有几户门前的雪是被清理过的,有时走到街巷某处,还能听见有铲雪的声音,能从三花猫扭头的方向辨别出铲雪声的位置,刷刷刷的,在雪后寂静的古城上空回荡,让人觉得异常干净,好似铲雪的同时,也在清洗耳朵似的。

“听道长说,道长自幼便在山上修道?”

“从小被师父捡到的。”

“难怪道行如此之高。”

“……”宋游没有与他客套的否认,只又问道,“大师又是何时出家的呢?”

“贫僧二十二岁出家。”

“二十二岁?”

这倒是让宋游有些意外。

别看这名僧人面对妖疫有些无力,常常自称道行浅薄、法力低微,其实道行实在算不上低了,宋游遇见过的很多修行人都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