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与君夜谈千古事(第2/3页)

宋游并非良臣贤士,不通政务,问起来他也很难给出好的回答,反倒这般闲聊一样的对话,会让他觉得轻松。

也没有谈此前太尉府的事。

按照寻常人对话的道理,道人应当顾全皇帝颜面,就算假惺惺也要先赔一罪,然后皇帝再站出来表示没关系。或是皇帝展现自我大度,关切一下道人在长京受到的冒犯,表达一下自己御下不严的惭愧,道人再装作诚惶诚恐,将此事揭过。

不过双方都没有这样做。

甚至一句也没有提。

至于国师和陈将军,国师倒偶尔附和几句,陈子毅将军多数时候则都沉默着,更像是个背景板,只在听到感兴趣的话的时候,会瞄宋游一眼。

直到夜渐渐深了,宫廷之外星光已满布。

“夜深了。”宋游起身告辞,“在下也该向陛下告辞了。”

“先生这便要走?”

“不早了。”

“也罢,与先生一番夜谈,甚是尽兴,近年以来,政务上的疲惫好似都一扫而空了。先生既急着回去,朕便也不再多留。”皇帝说着,又看了眼国师和陈子毅,“朕便送先生出宫,不过国师和陈将军须得留下,待朕回来,咱们再秉烛夜谈至三更。”

“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

“先生尽管讲!”

“陛下宴席之中,有几道菜在下甚是喜欢,想带几道回去。”

“有何不可?”

皇帝顺口便答应了下来:“只是桌上饭菜都已凉了,御膳房有备着的,便请先生多留片刻,朕叫人去热一热,等下备车送到先生住处。”

“多谢陛下。”

宋游连忙行礼道。

不久之后。

宫中处处点灯,如荧光一般,照出汉白玉栏杆与地砖上的雕饰。

年迈的帝王与年轻的道人并排行走其中,脚步缓慢,三花猫不知规矩,迈着小碎步到处跑,左看右看,找着宫中的耗子。

身后不少太监宫女,端着食盒,隔着一段距离,一声不敢吭的跟着,常常有人抬起眼角,瞄一眼前方的道人和他的猫,又飞快的将目光收回。

“朕可名留青史否?”

“陛下说笑,哪个皇帝不名留青史?”

“此刻的大晏版图远超以往朝代,百姓人口也为历代之尊,民生繁盛,亦是历代之最,再没有哪个朝代的百姓有本朝过得好了。”皇帝挥着袖子带着几分酒气对道人问道,“八方来贺,万国来朝,先生以为,将来可否有后人以千古一帝称朕?”

“后世之事,在下不知。”

道人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冷静。

“先生也不知晓吗?”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先生说得好!”皇帝笑了,“不过眼下朕有三样忧愁与疑惑,却要请教先生!”

“在下年轻,学识浅薄,不懂政务军事,怕误了陛下。”

“先生此言差矣。”皇帝边走边说,“朕登临宝座数十载,耳边每日不知要听到多少声音,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好有的不好,若是一件大事,更是说什么的都有,朕岂是那么容易被误的?”

“陛下英明。”

“何况国民之事,既可问士大夫,也可问贩夫走卒,自然也可问道人仙师,至于如何采用,朕自有计较。”皇帝说道,身上酒气已散,“便请先生尽管说来,不必有负担。”

“陛下请讲。”

宋游觉得他说得有理。

眼前这位帝王,若是别人说什么便信什么的人,岂能有如今盛世?自己无论讲什么,也不过在他耳边多添了一道声音罢了。

最多这道声音响亮一些。

而他也想听听,这位帝王又在忧心什么,又想与他谈些什么。

“朕之一忧,是如今大晏人口剧增。”

“嗯。”

“换了别的朝代,自觉得这是好事,换了别的帝王,坐在朕的位置上,恐怕也觉得这是好事,就是朝中重臣,不少也对此引以为豪,常在外邦使臣面前吹嘘此事。”帝王说着瞄向宋游,“不过先生定能知晓,人多是灾,长此以往,天下恐将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