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毛居子道长和苍耳子道长(第2/3页)

宋游笑笑,也跟着出去。

前院中枣红马安静站着,背上已搭上了被袋,观中道人站在旁边,道观依旧安安静静。

宋游拿着竹杖走过去,向众人诚心行礼:“来观中半月有余,承蒙诸位道友款待,实乃一路走来最舒服的一段日子了,在下感激不尽。”

“哪里的话。”

众位道长连忙回礼。

“不过在下此番下山游历,终究是要与诸位道友道别。心中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缘聚缘散,都有妙处,就不多说了。”宋游顿了下,瞄一眼人群中最小的那名童儿,又看向大家,“待在下游历结束,诸位道友若游至逸州灵泉县,可来阴阳山寻我,必好好招待诸位。”

“一定!”

“这便告辞了。”

“道友慢走!”

“情谊已满怀,何必再远送。”

宋游带着枣红马和小女童走出道观,诸位道长果然停在门口,并不远送,他只最后与他们行了一礼,便不再多说,转身离去。

小女童也握着竹杖与他们道别,随即转头看向宋游,边走边说:

“青阳子!”

“对。”

“光华子!”

“那是福清宫的宫主。”

“为什么都叫子?”

“最近些年道人起道号流行叫什么什么子,文人就叫什么什么道人。”

“你叫什么子?”

小女童拿着竹竿胡乱挥舞,和他并排走着,扭头看他。

“我不叫子。”

小女童歪头替他想了想:

“毛居子。”

“毛居子是什么?”

“你没见过毛居子?”

“是什么?”

“你不聪明。”

“所以是什么?”

“会粘在毛毛上不掉下来的。”

“噢……”

宋游这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一种植物果实。

“还有苍耳子。”

小女童又补了一句。

“你很喜欢吗?”

“不喜欢!!”

小女童连忙摇头,声音坚定。

从她的表情里宋游看到了满满的讨厌和警惕。

毛居子,就是鬼针草,又叫跟人走,粘衣花,果实是一团黑褐色的短针,会沾在衣服或毛发上。苍耳子则是绿色的小球,长有倒刺,粘在衣服或毛发上比毛居子还要难以清除,特别是毛发上。

看来她以前没少受这两样东西的折磨。

不过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这两样东西应该不多吧?

走出半刻,宋游放缓脚步,从马儿背上拿出那本《舆地纪胜》。

翻开第一页,是一张大晏地图。

十分粗略的一个地图,只画了大概的国州形状,标注出了各州都在哪里,别的什么也看不出来。具体各州气候如何,有什么景点名胜,都在州中大概的哪些位置,又该如何去,则在后边用文字说明,偶尔也附有小图。虽然还是得问路,可已是帮了大忙了。

不过这地图和后世的地图是两种东西。

仅是它并非按照北上南下来画这一点,就已添了很大的困扰了。

得靠自己的地理常识去分辨。

栩州应当在靠近大晏西南的位置,如果地图北上南下,在中间略靠左下。要是直接往北走,去长京并不远。考虑到要走一段回头路,而长京也只是宋游的其中一个途经点,并不是他的目的地,所以不值得直接过去。

因此他打算继续南下,直到走出栩州界,再往东。

先到平州,寻访云顶山。

然后再往北上,最后西行,如此绕一个圈,多走几州,再到长京。

没有万里路,却也有八九千了。

“……”

宋游将书放回被袋中。

回头一看,青山已变得模糊了,青山下的道观也变得很小了,屋后竹林糊成一团,早已见不到那些道人的身影。

宋游一时停在原地,多看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