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且借一抹霞光(第2/3页)

过了这关,路旁景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左旁的山不再温柔,变得高耸陡峭,右边倒一直和之前一样,道路顺着溪流在山间穿行,三花娘娘每次想看山顶,都得把头仰到最高。

“好高!”

三花娘娘说道。

“三花娘娘见过这么高的山么?”宋游坐在石头上吃着蒸饼,问道。

“没有。”

三花猫扭头看向他。

宋游似这才想起,连忙从手上的蒸饼上掰下没咬到的一小块,弯腰递到三花猫嘴边。

三花猫却只愣愣的盯着他。

正巧这时,一只虫子嗡鸣着从它面前飞过,三花猫只是一抬前爪,就稳稳地将这只飞虫抓在了手掌心,随即只见它将爪子往嘴边一送,等宋游看清时,已经只能在嘴边看到飞虫半透明的翅膀了。

三花猫一边吃着,一边瞄宋游。

“……”

是我不懂事了。

宋游默默收回了拿蒸饼的手。

“你吃不吃?”三花猫对他问,“三花娘娘再去帮你捉两只。”

“不用了,我不吃虫子。”

“很好吃的。”

“心领了。”

“耗子呢?”

“也不用,谢谢。”

“唔……”

“三花娘娘听说过吗?”宋游吃着蒸饼,又问道,“前面有个地方叫手爬岩,格外险峻,但风景极佳。”

“什么是手爬岩?”

“就是说要爬着才能过去的一段凿壁小路。”

“你怎么知道的?”

“前几天在庙里住,听那些江湖人说的。”

“我很少听他们讲话。”

“挺有趣的。”

“我们要去那里吗?”

“我想去。”

“唔……”三花猫又忽的跳起,精准的捉到只虫子,这次宋游看清了,是只蝗虫,而它只对宋游说,“反正三花娘娘跟着你走。”

宋游点了点头。

太阳西斜。

宋游问到第三个当地人家时,总算已经来到了手爬岩下方。

编灯笼的老人戴着竹编斗笠,站在自家门口,高指着左边入云的山崖对宋游说:“这上边就是手爬岩。”

一人一猫高仰头看去。

一面千尺绝壁仿佛就抵在他们面前,离得太近,一时眼前除了这高山绝壁,再看不见其它。

“手爬岩确实是一条近路,但早就没多少人走了。这路危险得很,又湿又滑,山里还经常闹妖闹鬼,每天晚上都鬼哭狼嚎的。倒是经常有人上去玩耍,都是白天去白天回来,没人敢在上边过夜的。”老人家好心的对年轻的小道士说,“现在太晚了,你要是看风景还是明天再上去吧,要是去那上面,天黑前是必须回来的。”

“敢问老人家,爬上去要多久?”

“爬上去一个时辰,回来还得一个时辰,要是从那边走下去,走到底,得要两个时辰。”

“一个时辰啊……”

宋游算了算,还来得及。

老人家却不满的瞪他:“你要今晚上去?那可得摸黑走夜路,这山上真的有鬼。”

“不碍事的。”

人死变鬼,鬼天生弱于人。

“就算不怕鬼,走夜路也危险得很。”老人家继续说,“千百年来,这上面摔死的人不计其数。”

“老人家卖我一个灯笼吧。”

“我这可只有灯笼,没有蜡烛。”

“无妨无妨。”

“你这道士不听劝呢!”

宋游也只是笑笑,花了十六文钱,从老人家这里买了个简洁灯笼,常见的形状,竹编框架纤细轻巧,上面糊的是一层米白色的纸,有些偏黄,没有别的装饰。

一人一猫沿着小路往山上而去。

“天阴雨,鬼夜哭……”

宋游呢喃着,嘴角露出笑意。

这是世人对手爬岩的形容。

向上穿过山林,沿着二尺宽的峭壁小路斜着往上,走到最顶上,便是颇具盛名的手爬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