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泰山封禅(第3/4页)

只可惜,阴差阳错,当年出了一桩“薄妖”事件对小弟鹏举影响太大,断了二人的姻缘。

这,或许就是“缘分”吧。

——

泰者,极大也,安宁也。

泰山安,则天下安。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天朝仙庭就派人来东岳山下建造了规模庞大的圆丘祀坛,以五色土装饰,号封祀坛,以便沟通天地,向天地汇报灵威帝这一届班底的功绩。

天朝仙庭众人在东岳府停歇片刻后,直奔太山封禅之地而去。

封禅者,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世俗王朝封禅,多是君王为了巩固政权,夸耀功绩而为,而在大昌天朝,封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不仅是大昌天子的事,同样也是当朝诸公,仙庭高功的大事。

天地孕育万物,生死枯荣,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绵绵长存,修仙者修行求长生,实乃逆天之举,有违大道运转,唯有证道成仙,证得道果,才能超脱离世。

此番,无论是灵威帝,还是当朝诸公,仙庭高功皆未能成仙,他们若想以功行封神,就得在泰山封禅,祭祀天地,以功行安抚天地,如此才能凭借天庭、地府玉诏鬼符,飞天入地。

对于“封禅”,整个天朝仙庭极为重视。

斋祭大会在泰山脚下祭坛举行,整整举办了三天,各种仪式,极为繁复。

等到了第三天,斋祭大会终于告一段落。

灵威帝率领朝廷文武百官,仙庭高功、有功修士在泰山岱庙飞章上奏,向天地陈述牧守天下五十载建立了诸多功绩,彰显自身所修功行,以此安抚天地。

信香袅袅,青词燃尽。

礼毕后,冥冥中天意有所回应。

一声洪钟大吕,天音响彻泰山之巅。

灵威帝,文武百官、仙庭高功等数百人沐浴在金光之中,如神如圣。

正在观礼的楚尘定睛一瞧,元神强大,又炼成了【灵剑子】的他窥得,灵威帝与文武百官,仙庭高功,功行高深之辈身上的金光并非从天而降,而是由内而外。

这些金光是他们多年积累的功德金光、功行所化。

这一次,尽皆反馈给天地,以求安抚天地,让他们超脱离世。

金光附体之后,灵威帝率文武百官、仙庭高功、有功修士没有在岱庙停留。

上一届天朝仙庭强者无数,有功之人无数,不过真正能飞天入地的只有区区四百人,其余人只能在人间封神。

这四百人分成了两拨。

一波以灵威帝,儒门高官,仙庭高功等大神通修士为主,约莫百来人,步行从山脚登泰山十八盘,经天门云梯直达天门关。

若是金光附体抵达天门关,就可凭借上界天庭所赐玉诏上南天门,飞升仙界。

另一波乃是大神通修为以下的官员、仙吏,以及有功于天朝仙庭的修士为主,他们步行走东岳地府的通幽桥,若是金光附体,渡桥成功,他们就能入幽冥地府,成为酆都之神,酆都鬼将阴差。

相比起证道成仙这条独木桥,功行封神无疑是阳光大道。

灵威帝身上金光浓郁,第一个登上天门云梯抵达天门关,身上金光不散,一脚跨入天门关,直上南天门。

“恭送陛下!”

山脚下,明镜先生率领文武百官,仙庭高功齐齐祝贺。

随着灵威帝入天门,紧接着相继有儒门高官,仙庭高功追随灵威帝,入天门关上南天门,场面极为热闹。

望着上界天朝仙庭有功之人一个个飞天入地,山脚下观礼众人,无不露出羡慕之色。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飞天入地了。

有十来人没能登天门,渡幽桥,他们身上的金光就消失不见,失去了接引之力。